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层次论及"十七年"复杂"赵树理现象"背后的隐秘.赵树理由解放区文艺方向性的人物,到解放后的褒贬不一,大起大落,再到"文革"时被诬为"黑标兵",这样一个历史地位的沉浮,问题的症结在于赵树理"十七年"文学思想与主流政治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今天,无论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看,赵树理都彰显出他过人的胆识、勇气和才华.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以其卓然不群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立于20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坛。赵树理的人格美体现在他乐观、清醒、勇于创新的思想上;倔强、执著的追求,正直、无私的人品上;弘扬真善美,一生为农民代言的情操上。  相似文献   
3.
时代、生活与作家的使命,这个命题近几年来似乎已被人们淡忘。然而,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它却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倘若我们重温菡子的创作道路及她的散文观念与审美追求,那么,我们对于时代与生活赋予作家的使命将会获得更亲切的启示与感受。1921年3月11日,菡子出生于江苏溧阳一个亦商亦农的家庭里。积习和偏见甚深的父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在以新的题材(反映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农民斗争生活),反映新的主题(揭示党领导下的新一代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面貌),塑造新的人物(已经觉悟并投身于斗争中的新一代农民),运用新的民族形式(通俗化、大众化)方面,有别于前辈作家;其二,在正确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刻性、尖锐性方面,表现了一个革命作家对人  相似文献   
5.
周立波的短篇小说创作,有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一九四一年以来,他充分发挥短篇小说“便捷、易成、取巧”的特长,从激烈动荡的时代潮流中,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中,捕捉浪花,摄取素材,用生动精美的笔力,创作了近四十个堪称“神秀”的篇章。质朴、自然、幽默是周立波短篇小说一以贯之的艺术风格。这三方面可以说是周立波艺术风格的主流。它贯穿于作家全部创作的始终。然而,全面地,历史地看,周立波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又有其更丰富的内容,它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臻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六、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4) 1950年: 年初与刘白羽等同志组成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本年译作《杜布罗夫斯基》(又名《复仇艳遇》,普希金原作),由三联书店出版。参加中苏合拍的《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两部大型彩色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任文学顾问。该片上映后,  相似文献   
7.
一座《黑坟》蓦然在一九八六年的文坛上崛起。尽管,它是静静地、悄悄地隆起在地平线上,没有伴随狂飙,没有夹杂喧嚣。然而,当一天早晨,人们醒来,忽然看到了它的躯壳,感到了它的存在,人们还是被它浓重的色彩和威严所震慑,不由地发出惊讶和赞叹。人们开始意识到,面对他们的这座《黑坟》非同小可,那是一部“具有史诗似的宏伟气魄和粗犷豪放的审美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史在创意上追求如下特色:以散文思潮为经,文艺理论为纬,书写一部全新的中国20世纪散文发展历史(囊括传统意义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散文史)。即用文艺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展现和描述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的流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0世纪散文作家作品作出合乎这一流变、趋势的文学史评价。  相似文献   
9.
柯灵对现代散文的贡献,包括散文编辑和散文创作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两个世界。自1930年以来,柯灵近20年的散文、编辑生涯,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持点:他丰富、绚烂的散文作品,是一位播火传薪者的斑斓留痕;他同时驾驭五种散文样式,走出了一条奇特的创作路子;他散文的犀利与深刻,来自两个渊源;柯灵散文的鲁迅风格,是鲁迅精神的投影。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层次论及“十七年”复杂“赵树理现象”背后的隐秘。赵树理由解放区文艺方向性的人物,到解放后的褒贬不一,大起大落,再到“文革”时被诬为“黑标兵”,这样一个历史地位的沉浮,问题的症结在于:赵树理“十七年”文学思想与主流政治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今天,无论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看,赵树理都彰显出他过人的胆识、勇气和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