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高低是以本国的联赛水平为标志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联赛质量的高低,则又是以比赛精品的多少来确定的。自从1994年开展职业联赛以来,中国的职业联赛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如果说联赛第一年的工作重点放在职业俱乐部的挂牌上,第二年理顺内部机制,尝试一下球员转会,第三年、第四年是和国际接轨,使其更具职业化,那么第五个赛季就要向联赛要精品了。没有精品的联赛,亦或精品少的联赛,不是好的联赛,这直接影响了国家队的水平。如何推出更多的精品,提高联赛的档次,多出些大手笔,笔者认为是时候了。苏格拉底说:“足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被当成一种艺术,但眼下许多绿茵场正在变成战场。”这句话似乎是在说中国的联赛。  相似文献   
2.
教练与训练     
第16届世界杯赛,法国主帅雅凯的用兵之道颇耐人寻味,一支仅仅拥有中场和后防的球队最后赢得了冠军;再如克罗地亚主帅布拉泽维奇,把一支首次参加决赛的克队带上了季军的位置,这不能不和他们的排兵布阵谋略有关。足球场好比是一副大棋盘,“善奕者谋势,不善者谋子”,这不只是棋坛名手的格言,也是教练员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3.
安杰伊这位曾执教过上海申花队的倔强波兰老人,几乎已被中国的球迷遗忘了,但他对中国足球的忠告仍然被笔者时时想起。安杰伊的忠告之一是“队伍没  相似文献   
4.
为米卢辩解     
随着中国队世界杯之旅的结束,媒体对米卢的质疑陡然增加,米卢似乎也一下子从神坛上跌了下来。客观地讲,世界杯赛场上米卢的战术打法可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可是十强赛的人员、战术不也是他安排的嘛。就算米卢不行,他不是为我们圆了四十四年的梦吗?!  相似文献   
5.
想起了马健     
美国NBA的成功决不仅仅是有个好的联盟,好的管理者,其实最重要的一条是球赛的极具观赏性,而这观赏性除了球场营造的气氛外,就是球员个性张扬的表演。随着篮改的深入,CBA联赛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环顾国内诸队,球员打得中规中矩,看不到那激情四溢的球员,看不到那称之为“花活”的动作。事实上,有个性的球员往往被教练及管理者视为另类,“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吴王好击剑,国人多伤疤”。他们似乎有有意无意间磨掉球员的个性而后快的意思。遗憾的同时,不禁使笔者想起马健。被称为“篮球浪子”的马健是很多球迷心中的偶像,由于种种原因,正值当打之年的马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院校调整合并力度的加强,高等学校的规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在校学生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面对这一新的变化,各高校不仅强化了办学软环境的管理,努力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而且十分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下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高校育人环境.然而,校园周边环境的好坏,却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本文仅就此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足球职业化已经5年了,这5年间球队没有换后台企业的屈指可数。正如《围城》中所说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都想从足球中得到他们自己的利益。可是由于自身运作的不规律及中国足协对俱乐部指导的不规范,这些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影响,导致各俱乐部几乎没有赢利的,都在倒贴。企业对足球盲目的大投入及球迷的热情捧场,使足球队员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有人说中国足球除了球员的收入,其他方面都没有和国际接轨。这种大投入,不仅没有为中国足球改革事业提供应有的发展动力,反而滋生和助长了运动员轻待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毛病,给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同时也给企业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高额的付出,导致企业运做不灵,反过来又影响球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院校调整合并力度的加强,高等学校的规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在校学生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面对这一新的变化,各高校不仅强化了办学软环境的管理,努力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而且十分注重学校的硬件建  相似文献   
9.
打假看足协     
10月14日,中国足协对涉嫌“消极比赛”的辽宁天润、重庆红岩两队及主教练进行严厉处罚,令人拍手称快。足球场上愈演愈烈的“假球”,推及根源还是在足协,正是由于足协的软弱及睁一眼、闭一眼的官僚作风,助长了这种坏习气。像年初的“陆俊受贿案”及随后的“隋波风波”都没有迅速给一个确切的说法,一直在“调查”。其实无风不起浪,要下决心查一定会有收获的。总是说要有眞凭实据,难道人证、客观事实还不是证据吗?足协在出战亚运会的派队问题上摇摆不定,一会国家队,以检验霍顿能力;一会国奥队,以备战2000年奥运会;一会又向混合队要成绩。这种朝三暮四,看看日韩如何,看看亚足联某人如何,自己为什么没有主见?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最终苦的是中国足球。中国这几年的足球遭遇和足协的领导失策有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