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技术,通过不同形式和强度的电流刺激大脑不同区域,维持运动机能,延长运动时间,延缓运动员疲劳的发生,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2000-2021年有关tES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的相关文献,总结了TES的基础参数、作用机制等,重点研究了TES对运动表现的作用,以期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同时剖析了该技术应用到体育领域时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1)虽然目前TES技术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但已有研究发现TES能提高肌肉力量、延长了达到疲劳的时间、降低了主观体力感觉评分(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2)不同的刺激范式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3)TES最佳刺激范式的制定需考虑个体的大脑兴奋状态、所进行的任务和TES的刺激参数等;(4)TES在体育领域中的安全性问题仍存在争议,对TES强度的研究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5)在体育运动中应用时刻的选择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经颅脉冲电刺激仪(transcranial pulsed current stimulation,tPCS)对完成体力任务、认知任务和混合任务后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讨tPCS干预对运动员疲劳感及大脑皮层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12,电流1.5 mA,持续15 min)和假刺激组(n=12),在刺激前后进行疲劳感的问卷测试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数据采集。结果:真刺激组RPE结果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5);真刺激组体力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3、ch5、ch8;认知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2、ch6、ch9、ch10、ch14、ch18、ch21;混合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1、ch2、ch6、ch12、ch13、ch17、ch22。结论:tPCS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员主观疲劳感;tPCS能够选择性增加与任务有关脑区的血氧含量,具体表现为,体力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运动皮层,认知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额极区、Broca三角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对体力任务疲劳和认知参与下体力任务疲劳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究tPCS对不同任务后的疲劳消除效果。方法:30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均分为A、B这2组,其中,A组在跑台上进行体力任务,B组在进行体力任务的同时加入认知任务,随后使用主观疲劳量表(RPE)筛选出RPE在8分以上的受试者并进行tPCS干预(刺激强度1.5 mA,刺激时间20 min),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后均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氧合血红蛋白(HbO2)浓度和RPE的数据收集。结果:1)tPCS干预后A、B这2组的RPE和低频率(LF)值显著下降(P<0.05),指标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高频率(HF)和HbO2浓度的值显著上升(P<0.05)。2)tPCS干预后B组各指标的变化差值均大于A组,其中HF的变化率差值最大,为18.20%。3)A、B这2组的RPE和HbO2的差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1)在运动后使用tPCS干预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作用显著。2)在数学计算的参与下,tPCS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