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体育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认为原始语言是诗性语言,但在实用原则的支配下,语言逐渐演变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有效的交际工具,它的诗意枯萎了,这正是当今诗歌衰微的根本原因,最后,章指出:只有通过虚拟化、陌生化、空白化等手段对事物进行重新命名,才能真正找到诗意再生之路。  相似文献   
2.
罗西基1980     
在兵工厂众多武器弹药中,有一支捷克气弹枪独树一帜,他就是罗西基。他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在阿森纳的中场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阿森纳80后们的气质领袖,又在战术上起到了串联位置,协调整体攻防的作用。而罗西基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媒介,我们试图从冰山一角入手,从而窥见兵工厂的全景图,究竟阿森  相似文献   
3.
劳尔极有可能无缘欧锦赛,在今年西方传统的愚人节,当西班牙主流媒体曝出这条耸人听闻的新闻之时,不少人付之一笑,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谁知最终这句玩笑竟然一语成谶,要知道,没有了劳尔的西班牙,就如同没有了齐达内的法国,缺失了科比的美国男篮。而且,除了劳尔和古蒂未能入选大名单外,就连风华绝代的华金和雷耶斯等人也未能幸免。西班牙媒体和球迷终于领略了老帅铁腕的一面。然而,在责难、质疑和困惑声渐渐退却之后,一个44年不遇的德劳内杯让人们也慢慢意识到了团结与和谐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偏重的都是时间维度,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可事实上,像一切完整的研究一样,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现在,随着各种问题的凸显和各种研究条件的成熟,叙事学已经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研究的时候了.因此,应该对叙事与空间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力求建立一门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其涉及的问题域非常宽广.  相似文献   
5.
范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与课改理念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本文对范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形成背景、过程及核心理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通过具体课例剖析其实施过程及其特征。旨在帮助教师准确理解、恰当运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小"学科受制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专职化严重不足而发展落后,导致农村学生学习生活单调、知识结构残缺,严重影响其全面发展。"走教·固兼·网辅"综合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助于缓解农村中小学"小"学科教师不足带来的教学困扰。在实施过程中,一要政策引导,逐步保证农村学校"小"学科教师的必要"种子";二要完善管理,走活现有"小"学科教师"一盘棋";三要更新理念,创新网络学习与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开发普适性较强的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空间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既表现在理论层面,也表现在实践层面。如果说,理论家的概括宣布了“空间转向”时代真正到来的话,那么,小说家的探索则昭示着这一“转向”其实早就开始。事实上,在空间思想方面,理论家们正是从作家们对“空间性”的探索中,获得了无穷的启示。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作为一门学科的空间叙事学正在目前叙事学研究热潮中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9.
龙迪辉 《中国德育》2009,(12):36-39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环境,开展有利于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讲,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一种道德的形成,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最后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主要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的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10.
“大约在小学四年级的时侯(10岁左右),由于年少无知,受坏学生的影响,不幸染上了手淫的恶习。我知道,这是很不道德的。尽管我竭力克服这个可鄙的习惯,可是兽性的我总是克制不了自己,因为它毕竟给我带来不少快乐。这难道是胸有大志者所为?我痛斥自己是个沉溺于肉体快感的‘大色狼’。……”一位18岁的高二男生这样描述自己对自慰的体验。单从这个少年所用的词汇就不难看出,他为此承受了多大的罪恶感!许多少年都用“不道德”“卑鄙”“下流”“恶习”来描述自己自慰的经历,我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这些花季中的小小少年已被这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