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是一部与语文课配套的教师用书,在引导教师钻研教材,克服教学中的困难,起了很大作用。例如课本中的文言文,不少注释错误,参考译文却译对了,但也有注对译错的,更多是注、译均讹,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特择要辨析如下。 一、注错译对 1.“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注:“响震,震动。”此注缩小了词意。“响震”是主谓短语:“响声震  相似文献   
2.
古人好用叠字、叠词、叠句,其叠法各异,妙趣横生,颇多佳句。 一句一叠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一句二叠的,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別离”。(古诗十九首) 一句连叠三字的,如“树树树梢啼晓莺”。(刘驾诗) 一句叠三字的,如“槭槭凄凄叶叶间”。(吴融诗) 两句一叠的,如“断竹,续竹,飞上逐肉”。(《弹歌》)  相似文献   
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或曰“不会吟诗也会偷”。所谓“会吟”、“会偷”,即善于因袭点化,推陈出新。因袭是古人用功入门的捷径,点化是大方升堂入室的秘诀,历代文豪莫不经由此道而成名成家的。 “秋风起兮白云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是汉武帝《秋风辞》中脍炙人口的名句。然而前者蹈袭汉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歌》),后者源于屈原“沅有芷兮,澧有  相似文献   
4.
漫话互文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几经修订,注释亦反复订正,然而纰漏仍旧不少。现就1991年来才使用的(必修)课本中有误的注释,择要辨正如下。一、音义误释.例如: 1.“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⑤)中的“适”字,课本注释为“适合、依照”。音义均注错.“适(適)”有两个音项:一读“shǐ”;二读“dí”,“适”当“适合”讲读“shì”。可这儿该读“dí”,顺从的意思。《玉篇·辵部》:“適,从也.”《汉语大字典》音项(二):“dí,义项①:随从,顺从”又正引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这句诗和余冠英的注:“適,顺从。”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注释辨析万本修关于教材的注释,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教课之际宜令学生明晓者,注之务期简要明确。”“尤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所不晓者,必巧譬善喻,深入浅出,注而明之。必不宜含胡了之,以大致无误为满足。注音含胡了之,教师也含胡了之。而欲求学生...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中国妇女向来聪颖好学,才气横溢,在文学史上誉为“扫眉才子”者比比皆是。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王鸿《柳絮泉》)诗中的“扭眉才子”指李清照。她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能诗善词,擅长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诗的前两句极赞其文才,后两句隐  相似文献   
8.
会意类例     
会意,六书之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许慎《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捞,武、信是也。”比,系两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者的意向。如“休”字,由“人”和“木”合成,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看”字,由“手”和“目”合成,表示手放在目上方,好挡住光线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