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隋朝初年,文帝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以“内绥外御”为治国之策,其内容主要是对高丽和江南世家大族的戒备。一、推行“内绥外御”之策的历史条件在隋初推行“内绥外御”之策,并非是偶然的。当时我国境内各族及其政权,虽然共同构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但基于各自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却明显处于强烈的对峙状态。这种情况,不仅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它们的地域分布上。立国于黄河流域的隋、龟缩于江南的陈、驰骋于东起辽东西至西城与黄河上游各地的北方少数民族,就是当时矛盾统一体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史学文章能够算得上真正的史学学术论文 ?若从根本上来说 ,这要看史学文章有没有学术性。根据众多史家撰写史学学术论文的实践 ,在研究课题确定之初 ,广泛收集史料是居于第一位的工作 ,但当论文撰写完成以至公开发表 ,到那时论文的学术性自然就跃居第一位了。学术性是史学学术论文的灵魂 ,也是史学学术论文真正的价值所在。学术性既是作者对史料研读有了心得的具体反映 ,又是作者对所研究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客观表现。史学论文的学术性与史学论文中的学术观点(或学术见解)相互依存 ,是二而一的关系 ,也就是说二者只是…  相似文献   
3.
"却贡"是中国古代规范贡赐贸易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创始于西周初年,至明朝时日臻完善。但因明朝统治者固守重"义"轻"利"思想观念,加之外国和边疆民族使者、商人及假冒使者、"王"等名号之人,则一味逐"利"和违法犯罪,遂使明朝所实施兴利除弊的"却贡"制度,虽在政治上有所获益,但在经济贸易中却损失惨重、得不偿失。这一古代"却贡"制度的实施经验与教训至今仍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周成王和康王时期是享誉古今的第一个“盛世”。“成康盛世”是自王、武王以来,通过东征平叛,营建洛邑,开拓疆域,分封诸侯与推行“明德慎罚”制度等长期不懈奋斗才缔造成功的。“成康盛世”的兴衰历史表明:要缔造和保持“盛世”,就必须进行长期不懈奋斗,继承以往帝王治国的一切有益方略,巩固王朝统一和广阔疆域,保持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及经常注意洞察和清除社会弊端,保持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田”义源及具体制度──简牍研究的一点初步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田"是汉代长城的附设工程,主要用于侦迹。据河西地区出土的汉简记载,"天田"有以下几种制度:1."治"与"耕画"、"天田",2."迹"、"日迹"与"举",3."日迹簿"及"封移";4."不日迹"和对失职吏卒的处罚。另外,在古代敦煌、居延等边境地区,还有一些与"天田"相关的御敌设施。如用以阻遏敌人的"虎落"、"虎路"与"落";用于警示敌人的"柃柱"、"县索"以及用于通水和戍边吏卒出入长城的"水门"。  相似文献   
6.
甘肃“属《禹贡》雍州之域”说,早已成为人们对甘肃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赞美之词。笔者认为此说疑点甚多,特提出来以就教于方家。一首先从《禹贡》九州疆域同华夏族居地的关系说起。众所周知,《禹贡》这部地理文献,其作者是华夏人,所荟萃地理知识概为华夏人视野所及,导水、导山、土田等级和贡赋等的记述表明,九州疆域乃华夏族所居,原本不含四夷之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古都学研究业已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本文仅就历代建都思想予以梳理与阐释,以补这方面研究之阙.从先秦至明清,许多帝王将相和历史学家,都非常重视建都问题,并曾先后提出了内涵深和富于时代特点的见解,进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建都思想.  相似文献   
8.
西北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与课程建设,在西北师范大学业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近10多年来,西北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与课程建设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与教学团队,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华夏先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发明了筑城技术。在其后四千多年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又以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把筑城技术发展到了奇、特、绝的程度,并曾运用这些技术修筑了无数坚固而壮丽的“居城”和雄伟而奇特的“塞城”。“居城”成了帝王治国平天下的中心和民众的居住之所,而“塞城”则被作为历代王朝御敌安边的人工屏障。古代甘肃,地处西北边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是关中的天然屏障,与关中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所以古人有言:“欲保关中,先固陇右”(《读史方舆纪要·巩昌府》),“欲保秦陇,必固河西”(《读史方舆纪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