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高校接受社会捐资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庆  孙其华  孙强  尚利 《江苏高教》2001,(4):62-64,110
社会各界在高校捐资助学对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及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各界在高校捐资的状况,笔者对江苏省有代表性的14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对高校吸引社会捐资的能力因素,社会捐资的来源,捐资的目的,奖助对象,设立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作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背景2010年9月份,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三进"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工作。泰州市教育局明确"三进"工作集中推进的时间是两年,到2012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基本建成"三进"工作合格校,20%左右的学校建成"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3.
孙其华 《教师》2012,(36):100-100
习题评讲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习题评讲课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一种课。但长期以来,老师和学生都对于习题评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习题评讲课的效益低下,使学生在知识的巩固和落实方面的发展出现瓶颈。传统评讲课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我们必须从课前、课中、课后几个方面积极地探索物理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被学者称为“青年前期”。在这一时期,个体的身体处于加速发育阶段,无论身体外形还是内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巨大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身体形态逐渐向成人接近,他们开始积极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同时,他们希望教师和家长像对待成人一样平等地看待他们。此外,个体性意识开始觉醒并发展,他们对两性之间的差别产生强烈的好奇,开始关注异性同学,体验着两性交往的情感。当成人感和独立性出现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新的需要时,家长和教师却常常不能及时对其新的心理需要作出反应,导致亲子矛盾、师生冲…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德育工作难做吗?难!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要么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要么是把德育片面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更有甚者,把德育知识当作条文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有没有快乐的德育?有没有“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有没有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的德育?泗洪县中小学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立足于生命整体,在社会公德、心理健康、理想志向三个维度,广泛开展以“诚信、自信、信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诚信是立身之本,自信是成才之基,信念是力量之源。由此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和谐发展,为生命奠基,小活动做出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6.
孙其华同志的这篇讲话虽然是在《初中生世界》通讯员工作会议上讲的,但它对其他报刊的通讯员也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道德权威是道德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 ,对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社会转型对道德权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道德权威的弱化上 ,而且表现在道德权威的存在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认为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道德权威的弱化有其必然性。“传统政治权威主导下的道德权威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尽现无余”① 。道德权威的弱化 ,实质上呼唤建立新的合理的道德权威模式 ,以使道德价值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社会 ,发挥更有效的功能。目前 ,这一模式尚在建构之中。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正视道德权威的这一变化 ,并根据其变化 ,主动追求新的道德教育方…  相似文献   
8.
生存形态可以理解为生存样式或面目。学校道德教育的生存形态,是学校道德教育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反映一定社会环境下学校道德教育的生存价值取向。生存形态总领着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内容和方法,是一种范式而不是范畴。从这一视角出发,有利于考察学校道德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积极探索新模式,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发展,但也正是技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日趋广泛的参与,引起了一些学者对人类过于依赖技术,以至会产生技术压迫的担忧。美国著名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长期关注"技术垄断"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认为文化在技术的侵蚀中一步步让出自己的领地,而公共教育在电子媒介所塑造的信息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个人与社会的疏离、历史与现实的割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