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93篇
科学研究   67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与改革,语文学科教学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教师面临的难题.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十分不易,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合理方法和科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文章探讨了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一、人是好群的好群是人的一种先天本能,但人的好群本能与蜜蜂蚂蚁的生物性本能不一样,人的好群除了其生物性需要外,还有其心理价值。人只有在社会中、在群体中,才能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儿童也不例外,幼小儿童更是如此。孩子学会了说话、走路后,他就要主动去找小伙伴玩。能够被群体接纳的儿童往往内心比较平静、安详,他们在群体中会竭力维护群体所认可的规则,表现出与群体规范相一致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学的关注“关系”和“转向背后”的研究视野中,儿童的秘密是如何产生的。儿童的秘密有哪些类型,儿童秘密的内涵包括哪些,儿童的秘密和成人的秘密之间有何不同。研究儿童的秘密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5.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23):31-32
反思是人的一种经历,它与具体情境保持着距离.以期对那些经历所隐含的意义进行考虑通过反思,我们得到了理解和接近理解在耶个经历中所隐含的意义体验、反思使我们能够与我们立刻就要面对的情境或问题相遇,这种临场  相似文献   
6.
河北的“三驾马车”以时代的主流话语表达着人民的心声和希望,用小说的本与大众分享着艰难,他们用强烈的人精神建构叙事本,将深度的人生体验融入思维模式,创造了一个平实而又深邃、平淡而又丰富的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形象地模拟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笔者设计了模拟酸雨的实验装置,并参加了2009年江苏省化学优质课比赛,受到了听课专家的好评。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广口瓶中放置2朵花,1朵是红色的鲜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明确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对学前教育普惠性原则的坚持受到国家福利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学前教育自身发展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普遍惠及、人人享有,其基本属性是高包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在现阶段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有助于通过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循环.坚持学前教育普惠性原则,必须从村、西部等薄弱地区开始,由政府主导,多种形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以满足人民群众自由选择幼儿园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博客技术已经在中小学教师中得到了普及,互联网上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许多教师博客。在初次接触博客时,大家往往兴趣很高,但时间长了,能够长期坚持的却很少,大多教师博客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每月仅有少量的博文上传,也少有回复,基本上成了“死博客”。表面浮华的背后暴露出教师博客生命力的脆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学校领导、教师还都没有重视研究教师博客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教师博客中缺乏关注自己学生的原创性内容、缺乏可供学生学习使用的优质资源、缺乏吸引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的互动功能。如何将教师博客打造成一种焕发信息时代气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的互动学习平台呢?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技术培训和教学实践,对教师博客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生态式存在。儿童和教师作为学校生态环境中的主要因子,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成长发展的。教师会以他的知识、情感、人格影响儿童.儿童也会以其经验、情感、个性反作用于教师。教师与儿童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双方“共生”“共荣”的结果。教师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儿童的社会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反向思考一下,儿童也未尝不是教师再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甚至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实行着对教师的文化改造。然而,回到教育的现实中,儿童和教师相比,在制度化的教育范围内终究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对于占据制度高位的教师,儿童能对教师进行文化改造吗?有哪些具体表现?改造的方式和过程如何呢?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