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一、避免"超理智式"交往,让价值教育回归身边细节和学生的生活反对"超理智式"交往,就要让价值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其课程必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近到远。价值教育要贴近生活、小处着眼、讲究实效,而不是目标过高、主题过大、  相似文献   
3.
近五年来,德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德育概念的厘定,德育的本质与功能,新形势下道德教育的定位,道德教育的主体性问题,价值观教育与信仰教育以及德育中的“灌输”问题等方面。在研究趋势上表现为:研究的实践转向日渐形成,教育人学的研究成为德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与批判精神,从对国外德育理论的移植、借鉴到本土化的“内源性生长”。  相似文献   
4.
"人化"教育--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化”教育的主旨在于实现教育中人性的复归,使教育真正成为关注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享用人的活动。人本主人心理学和严重异化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为“人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参照和实践的启示。实施“人化”道德教育必须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德育的“转化”观念;摒弃以培养英才为目标的德育模式;塑造平民化的自由人格;重新审视“德-得”关系,建立新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家庭教育的缺席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信仰被不断解构的时代。当此时代,整个青少年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有的人对未来没有规划,抱着得过且过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社会道德式微、信仰迷失是价值教育问题的外在症候,那么学校价值教育和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低迷则是深层的"病灶"。"问诊"价值教育的弊端所在笔者认为,目前学校价值教育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显性教育,轻隐性影响。学校德育常被分为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关于两者,我们  相似文献   
8.
当下,一些学校的管理效能的实质性低迷已经成为不争事实。从学校管理现状看,"校长负责制"这把"双刃剑"也正成为学校管理中不能不正视的问题。校长负责制的全面实施使校长在学校具有了绝对的管理权威,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校长权力膨胀与僭越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校长和老师融洽关系的建  相似文献   
9.
道德灌输的认知心理学释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灌输的概念厘定,在中外教育思想中有着范畴和语义理解上的差异。内容和方法范畴内的灌输,“传递“输送”意义上的灌输理解似乎更符合中国的本土特色。认知心理学的知识类型、学习观和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基本道德知识传递和输送中的灌输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否定和拒斥一切意义上的灌输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为复杂、牵动面最广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根本任务的完成。学校德育的实践业已证明:学校德育问题丛生更多的是源自学校德育管理自身。当前,学校的德育管理问题林林总总,既有管理理念上的偏差,也有管理实践层面的舛误;既存在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角色的缺位,也存在实际德育实施过程的僭越。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学校德育管理中主要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