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兴起使得国民物质崇拜盛行,国民从道德经济或重商主义视角出发讨论商品与财富问题。米德尔顿与德克戏剧《咆哮女》呈现了一个处于市场经济转型之中的商品化社会图景。剧中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对外来奢侈品异样热衷,该物质主义虽然刺激了生产,但却威胁到社会等级秩序、贸易平衡与国家财政稳定。剧中人物对物质财富的痴迷进一步引发了女性的商品化,可女主角摩尔反抗女性商品化的努力却以失败告终。英国社会商品化的根源在于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贫困危机,故剧中贫困的流浪者们也自然难逃被商品化之命运,这影射出早期现代英国社会的商品化焦虑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早期三部剧作中,奥尼尔刻画了四位女性形象。受占统治地位的男性话语所决定,奥尼尔将剧中的理想女性都叙事为自我牺牲、无偿做家庭劳动、绝对忠于丈夫和家庭的女人;同时把坏女人描绘为挑战男人权威、诅咒男人的撒旦女巫。论文从女性身份视角对奥尼尔戏剧进行研究,强调在男性话语的社会环境下女性话语权力及社会地位的缺失,旨在说明奥尼尔通过权力话语的解构和构建来重新叙事和定义女性身份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后期作品显示其已经超越时代权力话语所规定的阶级意义。他解构阶级而使用阶层身份叙事:阶层是话语与社会实践的构建,与先在的本质和本体无关。充当文化意义的能动者,奥尼尔具有由社会所决定的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迭冰的人来了》(1939)描述酒吧里醉生梦死的人曾拥有不同的社会财富、享受不同的社会地位,或者说,他们属于不同的“阶级”;如今,他们失去昔日的辉煌,沦落到贫困、无助、茫然的境地,共有的文化价值观—相信明天会不同—让他们持有新的主体立场,形成新“阶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