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生,大约是旧石器时代的远古氏族公社时期。马克思说,原始人“‘潜在力’的进步是很大的,已有语言、管理、宗教、建筑术、财产的萌牙。”(《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这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形成的,也是原始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的一种反映。中央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人的观念中,“乐”就是由舞蹈、歌唱、乐器伴奏三者合成的。若只言“歌”,就仅只歌唱,虽然也有徒歌与弦歌之别。故《左传·襄公廿九年》《孔疏》解释鲁国为季札举行的宴乐说:“乐之为乐,有歌有舞。”《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也可证明。为了提醒人们不忘乐之有舞,后世迳称古乐为古代乐舞或歌舞了。《九歌》虽名“歌”,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小的分歧。有认为前半部是历史戏,后半部是爱情戏,作者通过李杨爱情故事寄托自己国家兴亡之痛者;有认为以李杨爱情为题材和线索,来表现爱国主题者;还有认为“洪升创作此剧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唐朝的衰败,总结政治历史的经验教训,寄托了郁结于心的兴亡之感,并曲折地反映了人民  相似文献   
4.
周初制礼作乐,出于礼治文化的需要,对前代礼乐多所损益。用于宗社祭祀的六代乐舞,所益《大武》,是周人尊礼文化的标志,兼容了周王朝封建制度的内涵;对其余五大舞的整理,也完成了从原始巫乐到封建礼乐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我在《九歌与黔中傩文化关系初探》与《再探》中(见《贵州师大学报》91年第2期与95年年第1期),曾论及在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现代黔中傩戏中,“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和普天下大大小小的灶王神君,是《楚辞·九歌》中大、小司命的演化,司命即灶神。今更有所说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