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更是指向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教学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迭代和更新,这对学生的学力要求和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和实施,细化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川中行     
1997年5月下旬,应四川省委外宣办的邀请,我与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前往四川省采访,有幸一睹“天府之国”的风貌。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富,先修路”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又在今日四川找到了新的例证。李白诗中曾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形容在四川行路的艰难。在采访完遂宁、南充、绵阳、德阳四个地市之后,我们深深感到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交通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戏剧阅读教学,要以素养为纲,增强戏剧教学的情境性和实践性,通过戏剧创编与表演等形式来突围,按照“剧本—宣传—排演一评价”等重构实施路径,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优化学生的剧本学习载体和表现样式,真正达到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双目标。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身正气,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正如许寿裳先生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所述:“鲁迅毕生为反帝反封建而奋斗,淡泊自甘,痛恶权势,受禁锢而不悔,受围攻而不屈,受诬蔑不知若干次。……鲁迅对这些诬蔑,能够愤而安之,‘细嚼黄连而不皱眉’。”不仅如此,而且在他同甲寅派、学衡派、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和第三种人等展开斗争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文艺,尤其是杂文这种匕首投枪般的文学武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与创作风格,凝成了极富个牲特征的语言艺术结晶——鲁迅笔法。 鲁迅笔法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运用尖锐、泼辣、幽默讽刺;形象刻画白描勾勒,栩栩如生;表现手法通灵透活、千变万化,因而,达到了“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高超境地。鲁迅笔法,是鲁迅作品、特别是鲁迅杂文语言艺术的一个综合体。具体而言,它是汇喻笔、刺笔、简笔、引笔、拗笔、宕笔、补笔、曲笔、画笔、警笔等许多“笔法”而成的人文合一,具有作家鲜明个性特征的一种语言艺术风格。今撮要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5.
田九星 《青少年日记》2010,(8):I0002-I0002
6月22日,“天下都城隍祈福节”在山西省长治县开幕。长治县旨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打造红色旅游,发展绿色经济”,使长治县由能源大县转型为文化强县。当地两万多群众展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威风锣鼓、金龙狮虎等方队列阵表演。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是民族进步的动力。为了尽快提高西藏的发展速度,为西藏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国家在1985年提出了“在内地办学,智力援藏。为西藏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号召。到现在,已有18个省、市建起了西藏中学、西  相似文献   
7.
科技说明历来使广大考生容易失分。它以抽象思维严密、科技术语繁宏、篇幅冗长而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应试。怎么才能突破这个瓶颈,拿到理想的分数呢?下面,结合笔的一些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以作抛砖引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美国杰出的编辑萨克斯·康明斯在1958年7月17日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得到消息,随即给萨克斯的家人发了一份唁电:“每个认识萨克斯的人,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将不得不同意这样一篇最美好的墓志铭:他爱我。”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此文流露出的情感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其中用"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准确地展现了作者虽无法摆脱内心的愁闷,但仍要借月下荷塘的美景来暂时超脱现实的心理.文章认为,作者在游荷塘的步履中,向读者形象而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艺术的"移情"与体验的"忘我"心理状态,悄然无声,意味无穷,"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诗歌教学一直很薄弱,也是阅读教学的难点.采取比较阅读分析法,从群文阅读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以《再别康桥》为例的离别主题诗歌.通过群文阅读教学,选取了离别主题的古诗和现代诗以及徐志摩的其它诗歌与文章,从相同的离别主题诗歌中,同中求异,体会意象、情感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从徐志摩作品的拓展阅读中,理解诗人的风格和情绪,体会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