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古代,"传"和"记"是彼此独立的两个门类,现代意义上的自传并不存在。自传的出现与启蒙运动密切相关。1898年之后,随着西学东渐的发生,现代个人遭遇到了传统共同体的崩塌。为了重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共同体建制,从而稳固个体的身份认同,新出现的知识分子发现了自传所蕴藏的变革力量,他们纷纷在新的知识框架内对中国自传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意在重塑"新民"的理想人格,完成了自传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是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一门学科.系统论告诉我们: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即是系统.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人类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人类的思维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系统又都是有结构的.没有结构的,仅由孤立部分组成的系统是不可能的.用这一原理来观察教学就不难理解,教学是一个大系统,而各门学科的教学则是子系统.无论大系统或子系统,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是有结构的,有内部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日本科技在短短几十年中获得飞跃性发展,同时成功建立并向世界输出了科技强国的形象。本文对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史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其科技领域的大事件,归纳出日本借助高频媒介事件、采用多主体传播路径、活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对外传播其科技形象,最后为中国传播科技形象、讲好科技故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时间与记忆     
沉溺在一种叫做"醉生梦死"的酒精中,很多人喃喃地对着时间抱怨: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昆德拉的《身份》中存在着一个隐在的叙事者,他诉说了昆德拉流亡者身份的隐喻。《身份》的叙事技巧,从形式上而言,是以梦的嵌套来构成的;从内容上而言,呈现出梦的复调之特点,表征着有节制的梦的狂欢。梦幻叙事是《身份》中最为圆熟和成功的技巧,它使读者在一个个梦中,得以窥探昆德拉对人生存在的深刻叩问。  相似文献   
6.
1935年,瞿秋白身陷囹圄,写下《多余的话》,对自我革命者的身份和几年的政治领导生涯进行了"否定"。这部语义错生、背景复杂的作品引发了后世研究者的争论,作品的境遇也几经坎坷。"滑稽剧"是阐释《多余的话》有力的切入点,以此切入,探析出作者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化难度的自觉和在中国现代性变革中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政的反省,表现出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在中国出现危机所进行的反思和寻求中国政治"再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