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巴赫金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确立了对话理论,在他对其进行具体文本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思想.文章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入手,探讨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文本的表现及它们与对话理论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撕裂与抗衡——《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丽塔》的主角之一亨伯特患有恋童癖,曾几度出入精神病院,拐骗幼女,最后成为不折不扣的杀人凶手。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看,亨伯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停地对抗、冲突,因最终没能达到平衡而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血钻>以一颗粉色钻石的寻找争夺为线索,塑造了三个人物:一个为了寻找家庭团圆的非洲渔民,一个为了揭露钻石交易背后黑幕的美国战地女记者,一个不择手段为了得到粉钻的走私商,三者之间从彼此相互利用到相互解救与帮助为主题,讲述了一个人性回归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岩巷爆破掘进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欠挖的问题,欠挖影响巷道掘进的安全,同时也影响掘进的进度。根据地质条件和现场施工,分析了影响煤矿岩巷掘进爆破欠挖的因素,主要是断面的地质条件和爆破方案的设计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岩巷掘进爆破中欠挖的问题,可以提高生产安全性和掘进效率,对于岩巷掘进的设计和施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在《扶桑》中采用全新的第二人称叙述,承载了对妓女观念和西方话语权的解构,同时对现有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作者创作风格和习惯及读者接受习惯和阅读习惯进行解析,使《扶桑》成为张扬着解构主义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广告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广告符号,宋元时期的广告鲜明地体现了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宋代广告艺术性明显增强,文化内涵丰富,富有民族及地域特色,而且在宋代广告与文化活动结合上越来越紧密;而元代广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世俗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塞尔玛的声音前后不一致,体现了夫妻生活中两性和谐的重要性及道德观上的矛盾性;希拉莉对于婚姻完好的捍卫战争的声音打开了走向婚姻完整道路之门;德丝丽和弗尔维娅-莫加纳的声音展现了放肆与放荡的生活方式显示了她们渴望男女平等的变态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洛丽塔》自出版至今一直受到泾渭分明的评论,有时评论甚至相左;或许正是由于观点相矛盾才使得其倍受瞩目,不断有读者从新的切入点来进行研究。作为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和伊瑟尔分别提出了期待视域和文本的召唤结构理论,而《洛丽塔》中的期待视域和召唤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它们吸引着读者的阅读进行下去,以求问题得以解决、困惑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9.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惊世之作。小说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出发,让所有的人物都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出现在人生喧哗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骚动不安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原罪作为基督教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西方宗教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对人类始终进行着批判性的审视,作家铁凝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生花妙笔,在<大浴女>中深刻而细腻地刻画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时,有意识地以原罪说对其进行观照,在小说人物塑造、人性恶的展示和主题建构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其独具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