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强调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中,把真实的生活素材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掌握教材的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的世界,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解构主义出发,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进行解读。托妮·莫里森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小说各部章节,但人物事件的叙述却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具有碎片化和非线性的特点。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人物的性格体现出复杂性、矛盾性和不确定性,具备解构主义特点。同时小说有意颠覆传统男性女性二元对立模式,重构美国黑人女性身份,为黑人女性在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呐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