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普尔”,是英文音译词,原意是“合伙”的意思。“普尔”采访法,就是记者合伙进行采访。但它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体采访方法不同。集体采访,是记者们合伙组成的写作班子,统一采访,统一写作,形成一篇文章。而“普尔”采访法,是记者们就某一事件或人物合伙分工协作所进行的采访。在采访过程  相似文献   
2.
微服采访法,简言之,就是不暴露记者身份的采访。这种采访方法,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它采访方法不能比拟的,其主要好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微服采访法可以达到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取得批评报道材料的真实可靠,有时微服采访法可收奇效。被评为1983年度全国好新闻《抢菜记》就是一个典范。丹东日报社记者王赤兵去商场,见到农民送来的一车菜被营业员们纷纷地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佚名诗是这样赞美幽默的:“幽默帮您摆脱困境,幽默使您友谊增辉,幽默助您顺利批评,幽默使您爱情如愿”。在新闻采访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诙谐这一技法,无疑能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冰释”冷落的场面,从而风趣盎然,谈笑风生地完成采访任务。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幽默修养。1980年8月21日,  相似文献   
4.
作家要体验生活,记者也应该体验生活。感受体验采访法,就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自深入到采访的事实当中去,以亲身的体验、动情的感受去获得素材的一种采访方法。记者的头脑应是一部感受器,它不仅应以观察、分析、综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去工作,而且还要以近乎非理性的情感思维去感受时代、生活和事实。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捞取素材。《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艾丰同志曾说过:“在我的记者生活中,也曾遇见过各式各样的采访。我想,不管他们多么不同,都可以分成这样两类:一类,外界的情况通过我的眼、耳、鼻、舌、身,进入我的大脑,然后通过我的手写出来报道出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中善于顺手牵羊,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捞到活鱼、大鱼,这已为诸多的采访实例所证明。“顺手牵羊”,表面上看,好似“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并非如此。“顺”是相对的,不“顺”是绝对的。只有素质高的记者,才能就“顺”而“顺”;否则,即使是“顺”,也青不出“顺”,甚至变“顺”为“逆”。根据一些记者的采访实践,要想顺手牵羊抓新闻,一般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是要有牢固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主动去牵“羊”。就我国目前新闻界的实际工作而言,记者采访有相当数量是“命题作文”。可现实社会中,大量的活生生的新闻事实不是“命题作文”所能囊括的,有些甚至是和“命题作文”大唱反调的。作为记者,就应当开阔视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作题外文章,才能牵到那些活蹦乱跳的“羊”。  相似文献   
6.
相传唐朝有一太守善问官司。每次审案,他先不问原、被告人,而是先下去了解原、被告周围的人和环境。在掌握了大量的人证、物证等旁证材料之后,再升堂断案,几乎没有“冤假错案”。后人称此断案法叫“勾推法”。在现实的新闻采访实践中,这种“勾推法”也被许多记者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人民日报》名记者纪希晨的经验之谈就是:“我每次采  相似文献   
7.
常言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记者采访也是这样,有时你正襟危坐地进行采访,倒使被采访者产生了心理障碍。如果采用闲聊的方式进行,他“无心”,你“有意”,对方无所顾忌的打开话匣子。对此我们姑且叫它聊天式采访法。今年4月中旬,法国电视一台记者雅克琳·杜布瓦采我国采访赵紫阳总书记。她敏锐地分析了赵紫阳总书记的性格特征以及“会谈接见式”采访气氛拘谨的弊端,决定和中国的高级领导人采用聊天式采访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写作中,特别是在通讯写作中,人们都知道细节的重要。中外新闻史上的一些新闻名篇,无不因具有成功的细节描写而熠熠生辉,妩媚动人。那么,采访中怎样才能抓到细节素材呢? 首先,在提问中挖掘细节。问是采访的主要形式。要想采到细节材料,尤其要有“打破沙锅问(纹)到底”的精神。问的方式,一是多问,二是追问。只有多问,才能得到丰满的细节材料,只有追问,才能使埋没或将要溜掉的细节得以复原。如《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写中年光学专家蒋筑英的通讯《为中华崛起而献身的光辉榜样》中,记叙蒋筑英到成都出差那天早晨的情景时是这样写的:“第二天凌晨四点多钟,蒋筑英起来把昨晚锅里的剩饭加上水,做稀饭当早餐。妻子给他拿了六个鸡蛋,要他煮熟路上吃。他煮了四个,自己要了两个,留下两个给孩子。”这短短的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力度不断增强。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大学语文相对于哲学、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独具特色和优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其人文教育功能,就必须突出人文精神。本文从当代社会的现实需要、大学语文在人文学科中的独特地位、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