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汉代墓葬内铺放钱币现象发现不多,较明确者有六座,包括江苏四座西汉晚期墓葬、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及河南陕县刘家渠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就位置而言,有棺内底尸身之下、尸身之上及椁挡板与墓壁结合处三种形式,并有平铺与竖铺两种铺放方式。与陪葬钱币不同,铺放钱币主要用于墓主敛葬或葬具装饰,可达到满足敛葬需求、保护尸身、实现墓主升仙及辟邪等目的。铺放钱币是相关人员对一些丧葬礼俗借鉴和模仿基础上的发展,替代品为钱币或其组合,王朝晚期地方地主或官吏对高等级人员丧葬礼俗的借鉴与模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表现形式。这一现象虽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丧葬礼俗的多样性和发展中的吸收与创新特征,同时亦折射出与之对应的墓主身份地位、社会状况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汉代较多墓葬砌建墓垣用于保护封土,并与丧葬需求相结合,衍生出一些其他功能和作用,内容与内涵也不断丰富。考古发现的汉代墓垣已有相当数量,地域上既有集中也有零星分布,有较多明显特征。汉墓的墓垣一般为1-2重,具体位置、平面形状存在不同,砌筑材料及砌建方式亦有差异,反映出相应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折射出与墓葬及墓主等级相关的内容。汉墓的墓垣对于辨识原有封土的形状有重要作用,进而可探讨汉代墓葬封土的发展和变化。墓垣与墓地围墙存在差别,具体表现在面积、功用、配套设施及与封土距离远近等方面,文献关于汉墓围墙的记载较多,可能与围墙明显体现墓主身份等级有关,而墓垣相对低矮,较高等级墓葬极少使用是其少见于记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三代西汉楚王年龄的相关推算,第二代楚王刘郢 (客)年龄与狮子山楚王墓墓主较为相符,狮子山楚王墓有大规模的守陵建筑和守陵户,亦符合第二代楚王刘郢 (客 )墓葬陵园规划,狮子山楚王墓墓主应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相似文献   
4.
徐州是两汉重要封国所在地,境内汉墓众多.作为古人遗留下来的重要信息载体,墓葬所体现的社会内容十分丰富,社会思想即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思想表现得尤为突出.原始道教的创始者张道陵为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从睢宁刘楼汉墓封土中出土的铅俑等来看,说明原始道教由徐州人创造是有其社会基础的.道教形成之后,迅速在各地传播开来,并逐渐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徐州作为道教创始人的故乡,墓葬受其影响在情理之中,并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墓门解除、辟邪杀鬼、神药厌镇、长生不死等等.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于南亚印度地区,大约在西汉后期佛教通过陆路传入我国,东汉时期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东汉早期,徐州地区佛教渐盛,这与楚王刘英的信奉和推广有关,因其时代较早,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当有较大推动.东汉末年,徐州一带佛教更盛,墓葬中,象征佛教题材的出土遗物较多,有尖帽胡人俑、塑像座、九枝灯等,另外还可能有鎏金铜造像.画像石的题材更为广泛,内容多样而生动,反映出佛教思想的日渐普及.因此,可以说,徐州汉墓的相关内容体现出社会思想对墓葬的影响及墓葬对社会思想充分反映的相互性.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列侯是享有封爵的高等级人员,对外交往是列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与等级身份相对应的特征。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汉代列侯对外交往有关的墓葬资料日益丰富,所反映的交往对象既有朝廷、诸侯王国,也有其他侯国、不同的郡县乡里等,而列侯及其侯国与不同对象之间的交往内容与交往方式均较为多样,从相应角度体现出与汉代列侯发展的内容和特点,这对开展汉代列侯的综合研究及分析汉代列侯的社会生活等均可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