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市人事局近日首次发布了北京市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今年前10个月,全市130余家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共登记用人单位招聘职位需求50.7万个,登记求职人员共150.1万人,职位供求比为2.96∶1。  相似文献   
2.
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了“纸馅包子”的出笼前后。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眼皮跳”实际上是人体某种疾病的先兆。眼皮跳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报警器。对绝大多数单纯眼皮跳的人来说,最常见的原因是用眼过度、劳累或精神过度紧张,比如面对电脑时间过长、在强光或弱光下用眼太久、考试前精神压力过大等。此外,眼睛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眼内异物、倒睫、结膜炎、角膜炎等也可导致眼皮跳。这些病因所造成的主要影响在于神经的末梢部位,因此导致的症状往往局限于一侧的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动。然而,当眼皮跳逐渐发展为完全的眼睑痉挛或面肌痉挛时,则表…  相似文献   
4.
把脉"临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年 来 ,我 国 各 大 机 场 周 边 相继 聚 集 了 一 大 批 与 航 空 相 关 的 产业 ,并 形 成 了 具 有 一 定 辐 射 功 能 的经 济 区 域 。这 种 被 称 为 临 空 经 济 “ ”的新 现象 正日 益 引起 人 们的 关注 。 “临空 经 济”在我 国起 步 中国 最大  相似文献   
5.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喜气洋洋、合家欢乐的春节刚刚过去,亲情的温馨还留在心头。这期间,新闻工作者在做些什么?他们在紧张的生产、建设第一线,在喧闹的市场,在灾区农民的炕头上、在下岗职工的餐桌旁……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春节报道中,大量的是家家户户欢欢喜喜、举国上下载歌载舞的喜庆气氛,这种报道容易流于平俗、缺乏新意。今年的春节报道如何写出新意?记者独辟暖径、别出心裁将目光投向了被人们鲜为人知的“临终关怀”医院,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映出春节期间这个特殊环境中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临终关怀”医院是一个充满人性的所在,也是一个昭示生与死意义的所在。这里过春节的景象是十分新奇的,也是别有一番意义的。除夕之夜,记者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不怕路途遥远,骑着自行车,顶着寒风,来到位于安定门外小关西街甲21号的北京朝阳门医院第…  相似文献   
8.
从5月1日起,北京市场上将禁止销售无中文标识的商品,否则将视为质量违法行为予以查处。 目前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进口、出口转内销的商品以及部分合资,外资企业的产品,标识和说明书上只有外文标注,给广大用户和消费者识别,选购商品带来困难,甚至有些经销单位自己也讲不清经销商品的确切名称、产地、使用方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家庭大体上是相同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成为家庭幸福的根源。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夫妻离异、婚外恋等现象有上升趋势;遗弃老人、虐待孩子甚至家庭暴力的悲剧时有发生;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邻里关系趋向冷淡和陌生……过去既有的和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的新问题,为一些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严重危害。美满婚姻一纸婚约难求广东东莞市附城区一对夫妇以前日子清贫,但小夫妻勤劳过活,很是恩爱。后来丈夫搞建筑,渐渐由小包工头变成大包…  相似文献   
10.
不让假新闻从自己笔下溜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纸馅包子""后母虐童"到前段时间的"香蕉致癌",假新闻正成为新闻界无法绕开的障碍和毒瘤,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新闻业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随着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我们在确保新闻真实性上面对更严峻的挑战。网络以及人人可为记者的现实,使各种信息的发布更便捷;同时,经过网络的放大,一个不起眼的小消息可能引起全国甚至世界性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一些媒体跟风炒作,一些记者作风浮躁、甚至有意做假也成为假新闻的温床。新闻真实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信念问题。作为记者,面对新形势,应保持怎样的工作作风,怎样增强政治和导向意识?如何辨别、判断来自方方面面信息的真实程度?如何敲定事实的细节?在维护新闻真实性上,我们有何成败的经验、教训及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