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语文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寻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基本途径,以便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涵义,并简要介绍了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网络、信息资源、软件平台、多媒体教室等几个方面建设的主要内容,最后给出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数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数学教学应将知识传授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介绍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以自身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而有别于其他学科。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扩大课堂容量;可以屏幕展示,突显难点、重点。因此,语文教学特别适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经验,浅谈对于语文课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更新为主要动力。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已经由知识积累向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这就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为研究对象,探究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做文化领域的记者跟长期跟踪其他领域的记者一样,要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懂得这个行业中不易为外行人了解的困难,知道这个行业练就本事的绝技,详知这个行业公认的标准,体味这个行业的艰辛和乐趣,能够欣赏这个行业中人津津乐道的成就,努力成为这个行业的半个专家。戏曲界有一个特殊群体叫票友,他们不但爱戏,而且还懂戏,有的高级票友还会下海成为专业演员,同时也会有梨园弟子正式拜入其门下。我们做记者  相似文献   
8.
如何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刘秀君一、充分利用直观手段,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厌烦情绪,常常来源于教师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如适当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手段,便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直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助学评价--新的评价范式 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由传统的诊断性评价、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组成.它们的标准和评价内容单一,常依据一些量化指标进行评等和排队,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成为"甄别"与"选拔"的工具.结果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反复受到打击,形成消极应付的厌学情绪,导致学生默守成规、缺乏创新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入,传统单一的静态终结性评价已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程强调甄别与选拔的供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闻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报纸的副刊最有可能成为报纸的特色版面,它能使报纸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提高报纸的独家性、耐读性。"很多报纸的新闻都是一样的,能让人停留下来的就是专版副刊。"用副刊"留客",也是纸质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正因为如此,很多报纸正经历"从放弃到拾起"的过程,原本压缩的专版副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