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就《三国演义》中谋士这个特殊的群体形象,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一、谋士与皇权的关系,分析了谋士的本质特征、职能、构成动因。二、谋士对皇权的态度,概括为三大类:即忠贞型,以“报知遇之恩”为目的;自主型,以施才展志为追求;邪恶型,以求个人私利为终极。三、谋士对皇权的职能效应,就其制订帝业方略,参与攘夺,乃至亲手操作,将皇权欲变为现实的分析,指出其无可替代的角色意义。四、谋士参政的命运走向,就其独特的政治定位,连同择主机遇和良知意识的探讨,揭示了谋士的必然性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课堂运用专题地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复杂问题;从单要素拆分到多要素综合,从学习方法到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通过不同尺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其划分的地理背景,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4.
南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的思想内容,从其背景考察、文本剖析和研究综述来看:简明地分别予以概述,就是爱国与隐逸。虽其原因极为复杂,但主要还是来自创作主体的创作理念,故归纳为三:即狭隘的民族偏见、僵化的愚忠意识和传统的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由此,进而就涉及的异族入侵问题、忠君爱国问题和人生主动性抉择问题,在强调抛弃封建传统价值观和历史因袭的前提下,进行了独立而严肃的评说。  相似文献   
5.
该文就《三国演义》分析皇权欲本体,对其演变的历程,进行动态描述:皇权欲虽具恶的特质,但它摧毁腐败的旧皇权,却有积极意义。因同样视天下为已之莫大产业,故又重蹈覆辙。但必须看到:它取代旧皇权,有推动历史进步的意义;它承认胜王败寇,故肯定优胜劣汰;它凭借攘夺,故刺激自由选择,并将智慧激发到最佳度。同时,还须正视:由于争夺皇权,故仁义道德虚伪化;因天下一统,故争杀残酷;因私天下,故唯权必争,并导致全社会的灾难。只有铲除皇权,历史方可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6.
该文将《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放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着眼于封建皇权对女性的魔力与制约进行描述和评析,从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争夺皇权的参与者,维护是极的牺牲品,实现皇权的工具。进而指出:《三国演义》中女性的人格意义,全是在皇权的天平上进行价值判断:凡维护者,皆肯定;反之,则否定;连同伦理道德,也必须屈从之。从而,揭示了三国女性的皇权崇拜的奴性意识以及由此而被扭曲了个性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演义小说,总受历史的影响,或直接,或间接,这是肯定的。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就是据史而创作的。最早是明嘉靖元年(155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其首页就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明人高儒亦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卷。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本贯中编次。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  相似文献   
8.
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三国演义》,为一代又一代所喜爱和推崇,“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也”.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继续被人们读出智谋,读出人才,读出忠义,读出正统;进而又读出商战谋略.见仁见智,随时代、际遇、心境之不同而生出新的感情;诚然,以后还会读出更多的新名堂.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元曲部分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状况,作品价值,进行了整体性的勾稽与描述;对把握元曲作家的全貌,欣赏其作品,开展深入研究,无疑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的定位:人文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学习做人,学习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在人的生成的诸因素中应当突出立身之德、谋生之智和处世之情的培养。同时,以“一悟三练”为人文精神的实现构想,即感悟人文精神;练表述能力,练阐释能力和练写作能力。这便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宗旨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