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大势所趋,文化市场准入不可避免。面临即将进入WTO所带来的冲击,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份额将重新确定,信息媒体资源将重新构建,人才竞争也将日趋活跃。电视媒体如何迎接这种严峻的挑战,已现实地摆在中国电视人面前。“入世”:对年轻的中国电视传媒,是挑战,还是机遇?看来,挑战暂时大于机遇。山雨欲来风满楼,毕竟“狼”要来了。第一,从政治局面剖析。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反共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地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接触”也罢,“遏制”也罢,无非是用软的一手、…  相似文献   
2.
吕杏生 《中国广播》2016,(10):84-86
在信息多元化背景下,新闻传播呈现出多渠道、多平台、多样化的新特质。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主流媒体须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遵循新闻规律,发挥引导功能。同时,要建立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的常态应急机制,加强整体策划,做好内部统筹工作,以彰显内在品质,放大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政府会议还是部门会议,只要是列入报道计划的,总归有它的新闻价值。至于在什么地方,有多大、多重份量,这需要记者本人去发现,去掂量。最终以什么形式、以多大的信息量提供给观众,这仍需记者自己完成。因此,记者必须学会会议报道的一些基本功。笔者不揣浅陋,谈几条想法,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吕杏生 《视听界》2006,(6):101-102
一、突破“三个误区”在电视传媒产业功能日渐强化的大背景下,外语新闻囿于受众窄、困难多、收益小等因素,常常不为地方台所看好。多数人认为,办好国际频道和外语新闻,是央视和卫视的责任,地方台无需“大投入”来做“小制作”。因此,在地方台开办外语新闻这个问题上,目前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三个误区”:误区之一:受众面窄,开办意义不大。相对大都市而言,地方外籍人士较少,看电视的外籍人士更少,本地观众即使有这兴趣也不会收看外语节目,因此根本无须为这有限的观众劳师动众,开办专门的外语新闻。误区之二:经济效益不高,无存在价值。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丹尼尔·勒纳认为,传播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变化的指针与动因。美国"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在他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与勒纳一致的观点:"传播事业的一个方面是新兴国家特别关心的,这就是有效的传播对经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量谈话类节目的兴起,为“说”新闻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形式,并且培育了一个潜在的收视群体。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和一些卫视台的谈话类节目,以贴近生活的选题,令人关注的话题,吸引了大量普通百姓。一批富有思想、学识渊博、亲切随和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日益受到观众的欣赏和支持。他们的成功实践,令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意识到:充分发挥主持人在整档节目中的“穿针引线”作用,使他们成为观众信赖的可与之促膝谈心的朋友,对提高新闻类节目的收视率也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谈话类节目以贴近性的内容、平民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