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元仁宗皇庆、延祐年间的恢复科举,对四书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士子考试最主要的依据,这使得四书学的发展与国家权力制度实现了有效链接,四书学的官学地位最终实现了制度化。这一过程包含着深刻的政治元素,这就是蒙古统治者追求“政权的合法性”与汉族儒士追求“文化的优越性”的需求,两者在科举考试中均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2.
金履祥是元代北山学派四书学的代表学者,其代表作为<论孟集注考证>十七卷.该书在体例上,实为朱子<四书集注>之"疏";在内容上,对<四书集注>"隐括其说","演绎其筒妙","摅其幽发其粹","补其古今名物之略","引群言以证之",对朱熹之说多所订正生发,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表明金华朱学在元代初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3.
有宋一代,学术昌盛,学派林立,讲学之风大兴。程颢、程颐兄弟讲学洛阳,号为洛学。洛学传衍不绝,后经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人的宣扬发展,逐渐取得学术上的正统地位,对中国学术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择中国古代洛学学术史著作六种,各撰简短提要,以见洛学一派源流演变。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与梁启超是晚清学术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章是经古文学的殿军,梁则属今文学派,并倡导学界革命,具有非凡的思想启蒙意义。章、梁间的交往分分合合,最终成为挚友。另外,二人间还有一段鲜为提及的学术合作史实,对于认识二人的学术史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湖北大学古籍所有这样一位学者,在古籍所人的心中,他就是一根坚实的支柱,一直用自己踏实的步履在前面领路.然而不认识他的人谁又能够想到,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微笑着从死神手中顽强地拉住生命的绳索.  相似文献   
6.
周春健 《中国文化》2013,(1):197-211
2009年6月,历史学家杜正胜先生为他翻译的日本学者白川静着《诗经的世界》的增订版(东大图书公司,2009年7月版),写就一篇《译者导言——诗史的开始与回归》。  相似文献   
7.
《近世之学术》是梁启超研治清学史的处女作,《清代学术概论》是梁氏清学史研究的经典名著。二书相距16年,从《近世之学术》到《清代学术概论》,不仅引发了梁启超与章太炎间的一段瓜葛,还可以看出梁启超在清学史研究上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编辑要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说过:“编辑的任务是把关。”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稿找茬挑错的人。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文稿由作者完成到最后出版,编辑是必经的中间环节。而作者群由各行各业人员组成,某些作者可能缺乏文字实践经验,文稿中出现不合乎语言  相似文献   
9.
许谦与《读四书丛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谦是元代北山学派的四书学大家,其代表作为《读四书丛说》八卷.该书对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奥者白之,约者畅之,要者提之,异者通之,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至于训诂名物之缺,《考证》补而未备者,又详著焉".在义理阐发上大致沿袭朱熹之说,虽然于《四书章句集注》训诂名物之缺多所考订,却又渐流于章句训诂,表明了元代中后期北山学派学风的一种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一 引言 2009年6月,歷史學家杜正勝先生為他翻譯的日本學者白川靜著《詩經的世界》的增訂版(東大圖書公司,2009年7月版),寫就一篇《譯者導言——詩史的開始與回歸》.這篇導言,“特別討論詩史的問題”①,是難得一見的關於“詩史”論說的“重量級”文字!副標題的所謂“詩史的開始與回歸”,在杜先生看來,“這是歷史重建的新學風,還原《詩》篇到作詩時代的歷史情境,從詩歌透視歷史.換句話說,將兩千年脫離歷史的《詩》篇回歸歷史的原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