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八大曲"是指八首古腔粤曲曲目。这一系列清唱粤曲,约在清代同治年间,流行于广州菊部曲坛。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粤乐名宿潘贤达提倡复兴"八大曲",1954年发表《粤曲论》讨论"八大曲"美学,同时区分粤乐曲艺的四种演唱风格,分别是:戏班、八音、"玩家"(意即业余乐师)和河调。本文特别强调,"玩家粤乐"是实践"八大曲"的表述载体,"八大曲"美学特点呈现于"玩家粤乐"之中,二者紧密契合,不能分割。另外,"八大曲"本身虽非场上演剧,但其唱本曲文,保留了同治光绪年间粤剧唱词形式。本文尝试从"戏曲清唱"、"珠江河调"和"广东汉剧"三个方面,论述"八大曲"在的历史地位。并通过比较"八大曲"和"外江戏"剧本唱段,窥探早期"粤剧"和"外江戏"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2.
如何诠释香港在晚清中国戏曲史的的位置?如何从中国近代史的脉络,论述香港戏曲的性质?乃至如何书写清末民初香港戏曲史,是笔者近年思考的问题。本文是笔者书稿《晚清香港戏曲史(1860-1911):戏园、火船、留声机》的“导论”初稿。也是过去的一段时间,笔者尝试从“物质文化”“地理空间”和“体制组织”探讨香港戏曲史的一次概念整理。下文将从“戏曲载体”和“地理网络”两组观念切入,探讨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香港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位置所在。重点在于论证蒸汽船、火车、电报等近代发明,以及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模式、重整全球海洋商贸空间格局,推动香港成为华南地区除广州以外的另一个戏曲汇聚城市。十九世纪末留声机工业兴起,新科技将戏曲曲艺转化为音乐媒体,也将香港并入一个全球留声机唱片事业版图,为顾曲周郎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聆听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