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天,一个记者给我微信发了一段话,大意是:曾有三个小孩看见圣者和两个弟子外出,一个小孩发愿成为圣者,而另外两个发愿成为圣者的弟子,后来发愿成圣者的成了圣者,而其他两人成了圣者的弟子。随后,他又发过来一个疑问:这故事会不会太功利了?真有这种事吗?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里与宗教有关的心灵鸡汤一直很多,并不好区别孰真孰假。由上面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刚做调查记者时曾与其他记者讨论过的问题:要不要主题先行?  相似文献   
2.
宽容     
同事生病了,学校让我替他上一周的课。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专业认证对高校工科类专业提出的重点要求。通过对复杂工程问题7个特征属性的分析,提出了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构想,构建了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体系。并以艺术小台灯创新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阐述了对训练项目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给出了课程体系的运行模式。实践表明,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因为生活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加强教学的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学知识的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选择信息,学会组合条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与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小说创作中都广泛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于幽默诙谐的语言、林林总总的社会现象批判以及经典典型的塑造中,呈现出相似与相异的关学格调。鲁迅以启蒙者居高临下的角度,塑造了一系列精辟复制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典型形象,呈现出形而上的思辨色彩;马克·吐温则以一名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身份,把关国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社会现象、各个阶层的阴暗面网罗笔下,讽刺对象包罗万象,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格雷厄姆·格林的《名誉领事》的主要人物结构印证了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母题——父与子母题,文本中表现了这一母题的基本内涵:子对父的认同、对父的仇恨以及弑父娶母情结的情感走向。这一母题渊源于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文学与古希伯来文学。而文本创作主体个性化的成长经历则激活了这一传统母题。  相似文献   
8.
张艳蕊 《现代语文》2009,(6):133-135
《天堂消息》是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一部重要的宗教小说,文本对圣经一一基督教原型的借用主要体现在人物和概念方面。基督教经典人物原型亚当、夏娃.基督在文本中分别化身为现代性的人物形象;作为基督教文化重要概念之一的天堂,文本则在吸收基督教原典和文学传承的基础上做了综合性化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与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小说创作中都广泛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于幽默诙谐的语言、林林总总的社会现象批判以及经典典型的塑造中,呈现出相似与相异的美学格调.鲁迅以启蒙者居高临下的角度,塑造了一系列精辟复制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典型形象,呈现出形而上的思辨色彩;马克·吐温则以一名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身份,把美国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社会现象、各个阶层的阴暗面网罗笔下,讽刺对象包罗万象,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家戴维·洛奇在小说《治疗》中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理论基石——神经症、性与潜意识以及三重心理人格——化为文本故事层面和叙事层面的关学构成,成功把一种心理学学说转化为一则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