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徐树青 《报刊之友》2012,(11):118-119
新闻的归宿关系到新闻的影响力,其讲求“三贴近”原则。因而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要抓准新闻对象,即新闻工作者的笔、纸和镜头的群众指向,也即新闻的归宿问题。新闻的归宿在基层,在学习、劳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笔、话筒、镜头要对准的就是第一线的劳动者。新闻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基层,脱离了普通劳动者,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由于地点相对固定,电视画面容易流于刻板单一。要想报道生动,形式活泼,提高收视率,我们的体会是:要重视和恰当运用同期声。第一,把要写成文字稿的内容变成同期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笔者听说这样一件事:某地举行建市庆典。当几十台照像机、摄像机调好焦距,等待鸣炮奏乐的时刻,某报一名记者匆匆挤到前排,要一旁的县级电视记者让出早已选定好的机位。出于礼节,两名县级台的记者很不情愿地向一边挪了挪。然而,那位“大记者”得寸进尺,再次要求县级台的记者“让位”,结果遭到拒绝。 这件事带给人们以思索:在机构上,新闻单位有大小之分,但记者是没有大小的。上级的新闻单位记者到基层采访,下级的新闻单位的记者要主动热情地提供帮助和便利。反  相似文献   
4.
徐树青 《新闻窗》2011,(6):118-119
如今,县级新闻媒体的新闻内容无非就是"领导活动"、"企业动态"、"社区消息"老三样。记者每天围着市委市政府大楼转,围着企业转,围着城市转。因而和吃菜一样天天顿顿重复那几道菜,味口再好的人自然也会感到厌烦、腻味。那么县级台是否有比这更加鲜活的新闻呢?回答是肯定的。在哪里?在地里——"三农"。  相似文献   
5.
我当通讯员10年有余,如今虽然成为专职新闻工作者,但对通讯员的酸甜苦辣深有感受。为通讯员说几句话,是我早有的心愿。通讯员苦衷种种:一是苦于采访报道没时间。通讯员写新闻的时间不能保证。他们有的人一身兼几职。刚刚得到一个新闻线索要去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