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震治学始终注重对古书义例的归纳和总结,并以之为解读经典文献的关键。对于戴震善用义例这一特点,我们从大量的具体材料出发,加以例证提取和理论阐述,也以此作为我们今天治学的启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汉代“六书”问题提出至今,语言研究者大多围绕“六书”为造字方法做了不懈的探讨,但分歧也多。通过对古代语文学语境中文字、音韵、训诂三位一体的考察,并结合戴震“六书”文字体用观的推阐与运用,对“四体二用”问题再做历史解读,以突出戴震文字学理论的深远影响及其对今天语言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关于清代乾嘉考据学派的研究,有所谓“吴派”、“皖派”和“扬州学派”的争议。江藩是乾嘉汉学的中坚人物,有人依据师承关系,称之为“吴派后劲”;或据其自署地望,谓之“扬州学派精英”;或溯源其祖籍,而归之于“皖派后学”,故今日学界难置其位。因此,在讨论江氏归属哪一种学派时,不免产生“三派分立是否成立”的质疑。而这一质疑的深入,也会涉及到清代学术研究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4.
戴震是乾嘉时期校勘学领域中倡导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仅重视版本对校,更善于总结义例,并将小学方法用于校勘,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结果有得有失,今人对此颇有争议。戴氏的校勘成就和思想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对今天校勘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海图书馆藏有一册托名江永的<善余堂文集>,自此书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不揣浅陋,从公私文献著录、文体风格和思想内容上对该书的真伪情况做了翔实的考论,可以肯定<善余堂文集>并非全部都是江永的作品.并由此对江永的治学思想和风格加以阐释,展示了他在清代学术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戴震早期哲学思想的唯物还是唯心的争论,众家纷说.杨向奎、周兆茂的观点是其一.本文针对此种观点发表一点管见,认为早期的戴震是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孙家鼐因“学而优则仕”走入仕途,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与使命,承当了晚清岌岌可危时代政治文化的重责。通过对孙氏奏议和相关文献的解读,可以明鉴其“以经术饰吏治”的心路历程,探讨其在中西政治文化冲突的形势下,如何擘画政局,主盟学坛,显现出社会精英在宫府危疑之际所起到的维系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作者考证,《戴震全书》误收录了一首米芾诗作,故为之指瑕纠谬,这样的做法也是继承和发扬戴震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精神。戴震素来景仰高节之士,喜以古人诗句抒写心志,今人从中也可窥见戴震的治学思想和处世心态。  相似文献   
9.
以开放、兼容的态度深入研究朱子及儒学,探讨其在思想史、学术史和社会史上的作用,汲取其有益成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学术文化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这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