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调节社会风险和冲突的责任和义务,民生新闻作为广义新闻的一种类别,凭借反映群众诉求、揭示事实真相、展现生活现状的特质.成为肩负这项责任和义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曾小洪 《声屏世界》2005,(12):46-46
优秀的电视节日除了有好的素材及拍摄到位的画面外.播音员在后期有声传播巾的再创作给电视画面赋予的“点睛之笔”也是不容忽视的。播音员在工作中要面对时政新闻、社会新闻、通讯等多种类型的稿件,如何理解每篇稿件的中心思想,准确把握其内涵.使播读后的作品能引起受众的共鸣.除了在播读前反复推敲、理解稿件的内涵外.更为重要的是播音员播读时的情感调动。  相似文献   
3.
曾小洪 《声屏世界》2004,(12):48-48
同期声运用得好,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得不好,不但不能增强新闻现场感,甚至会产生破坏主题、画蛇添足的负面效应。目前记者在运用同期声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把同期声拍摄当作“顺手人情”。有些记者在采访时,本来采访的素材已足够了,生怕冷落了人家,就说:“某某领导,您也说上几句吧!”于是这位“领导”就对事件来个离题万里.不着边际的“深刻的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