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毓修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在西学翻译与传播、古籍整理与刊印、图书馆实践及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文化活动折射了近代中国文献生产、传播、管理与利用的状况,蕴含着新旧学术交替时期文化发展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的旨归。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是一部回归传统文化语境深入阐释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专著,也是一部发前人所未发之言的创新之作。著作基于传统思想观念赋予古代文献观、馆阁观、价值观以新的理解,把握传统学术特性重新诠释古代图书馆学内容,运用恰如其分的研究方法呈现古代图书馆学真貌,由此引发全新的学术思考。传统社会环境赋予古代图书馆学生命,回归传统文化语境阐释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可谓秉要执本。  相似文献   
3.
借助思维模式的转换,梳理古代图书馆学的近代化发展,是深入学术本质明其理、察其变、承其续的根本方法。主客合一思维模式向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转换,正式拉开了古代校雠学向现代图书馆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学术指向因本体观念的转换从教化万民向凸显学术功用转变,学术特质因认识特性的转换从人文之术向管理之学发展,学术内容因运思方式的转换从价值向的经验总结调整为知识向的学理内容,学术体系因语言方式的转换从杂糅合一向逻辑分明优化。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价值与知识、人文与科学、顿悟与分析、意象与概念等学术本质的思考,以异中求同的方式探寻古今学术一脉相承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旨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校雠学,其实质就是以治书治学为学术核心、以释道明道为价值取向、以教化育人为社会功用的古代图书馆学.学术传承与西学东渐的综合作用震荡着校雠学的学科根基,开启了中西兼收、稽古振今的近代图书馆学发展路向,最终确定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全新范式,即以"求知"为根本的学科遵循,以"机构"为核心的学科体系,以"致用"为旨归的价值取向,以"育人"为目标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经过百年发展,拥有了完整的层次体系、重点的区位布局、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善的支撑机制等,但同时存在层次格局发展失衡、内容体系含混杂糅、价值认同有所欠缺、培养成效不尽如人意等隐忧。面对新时代社会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应当厚植发展根基、厘清核心内容、明确社会定位、彰显独到价值,找准面向未来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6.
以知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因知识生产过程中“价值中立”的存在,具备了知识赋价的学术责任。知识赋价强调知识服务与用户需求的有效对接,重视知识资源学术价值的社会化转换,是图书馆学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方式。图书馆学在深入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从求知、求实、求善三个方面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由此具备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完善世界的社会价值。知识赋价视域下的图书馆学研究不应局限于知识资源管理与服务的狭小天地,而应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格局,将研究视角提升至人类世界的发展与改变、文化生态与文化世界的塑造与完善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