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李呈野  任孟山 《传媒》2023,(10):12-15
GPT技术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媒介叙事革命,并由此触发全行业范围的洗牌。对于传媒行业来说,把握住这场媒介叙事革命的脉搏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这需要对媒介叙事发展轨迹的后视镜式考察,对媒介叙事当下创新的即时性复盘,以及对未来媒介生态的学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6年11月,美食博主李子柒以爆款视频"兰州牛肉面"崭露头角,在国内逐步成为网红。2019年12月,李子柒个人频道在优兔上订户量接近800万,直逼美国著名媒体CNN在该平台的订户量,为中华文化收获了大批异域他乡的热情拥趸。李子柒在海外网络平台传播短视频,商业目标是其主要驱动力,最终却能实现经济效益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双丰收,令很多人始料未及。探析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国际传播个案,对全球化背景下社交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自去年底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部分官员媒介素养不足,犯下危机传播的三大总:舆情回应缺乏主动性;着装、肢体语言与修辞纰漏百出;未能主动承担事件责任,损坏了自身媒介形象。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官员深陷“第三人效应”的认知错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下信息沟通机制依然存在短板,难以及时披露疫情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媒介技术演进为脉络,评述国际传播格局的历史变化,并通过对史实的总结归纳,预测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趋势。本文预测ChatGPT时代国际传播动态格局的可能图景,一方面,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将取决于三大要素:数字殖民主义与互联网精神的整体张力;后发国家的“中等强国困境”;地缘政治中的“人工智能竞赛”。另一方面,就全球传播体系的总体结构而言,盎格鲁文化圈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始终占据实力优势;全球南方在国际传播格局中拥有道义优势但容易受新技术宰制;国际传播格局呈现多孔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抖音海外版(TikTok)自2018年10月成为美国月度下载量最高的应用后,其人气之旺在当地罕有其匹。当下,特朗普当局的穷追猛打,极有可能阻遏TikTok迅猛发展势头,也成为其进军美国以来遭遇的最大挑战。特朗普的总统行政令并非单单针对TikTok,而是将矛头指向“由中国公司开发和拥有的移动应用程序”。这意味着TikTok的遭遇将极有可能在中国各大海外企业身上重演。值此山雨欲来之际,亟需深入剖析其根源所在,未雨绸缪,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传播舆论场中的现象级议题,但该议题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呈话语失衡之势。以“知识生产”走向“全球权力”的历程为经纬,可以一窥此种失衡的运行逻辑。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智能”本体论探讨与关于“人类智能祛魅”的讨论从正反两面构成了人工智能议题的知识基础。在人机关系问题上,作为知识生产的人工智能以未来想象的形式与全球权力相联结,大致形成了“反乌托邦”与“人机共生”两类集合。在地缘政治场景中,人工智能议题正式与现实的全球权力紧密勾连,集中表现为“发达国际俱乐部”的宰制性话语权力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失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