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几年来的新闻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写好新闻报道,不钻研行业业务,就根底不牢,抓不住新闻,甚至闹笑话;假若陷进行业业务圈子,不会把行业的事情放在大局上,放在群众要求上去掂量,去分析,也仍然写不出好新闻。正确的做法是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按业务分工,我搞财贸报道。起初,凭着一股热情,跑财政、金融、税务等行业采访新闻。由于对这些行业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瞎摸硬碰,别说挖掘新闻,连采访的话题部扯不开,人家介绍些情况也听不懂。到财政厅采访,听到的是一连串的预算——预算支出、预算后备、预算定额,预算包干、预算追加和追减,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一次,在银行采访中听到讲“贴水”时,脑子反应出来的是将“贴水”类比为一种“水”,不禁发问银行还搞什么“水”,引起在坐行家们大笑。一  相似文献   
2.
一组反映农村变革的“中原农村新事”,经新华社国内部精心编辑,并配发编者按于5月中旬、下旬播发后,受到媒体广泛欢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台、河南电台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中原农村新事”专栏连载这组稿件。人民日报采用三篇稿件,还为《抢财神新篇》加了《重视农民财神》的言论。《硕士村长和学士村民》等在报纸刊登后,《文摘报》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组稿件特别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领导同志打电话向记者索要整组稿件。有的基层干部将这组稿子剪辑下来,用作工作参谋。这组短小精悍、小中见大、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稿件,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3.
去年盛夏的一天中午,一阵儿“丁当——丁当”的门铃声,扰醒了我的午觉。开门后,我看到两位农民打扮的陌生人。互通姓名说清来意后,才知道他们千里迢迢进省城,是记得记者曾写过一篇《农民的信寄到了中南海》的报道,他们那里至今还有变相克扣农民挂钩柴油的事,想让把他们的“状子”再捅到“中南海”,捅到全国,为民伸冤!一篇千把字的通讯,时隔700多个昼夜,还能给读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真使我感到欣慰。所以,才产生了写几行文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