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不同用途的纸”首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样,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初步感受到纸的多样性,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各种纸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教师要把课教得直观、生动,让学生观察仔细,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材料不足是制约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根本所在。怎样克服这些不足呢?我结合“科学大环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细致、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感悟科学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丹经所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不同用途的纸”首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样.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初步感受到纸的多样性.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各种纸的特性.进一步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从而理解纸的性能与它的用途的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5.
执行最新《量和单位》国家标准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计量出版社李绍贵《量和单位》国家标准第三版已从1994年7月1日起实行、它包括:GB3100-93、GB3101-93、GB3102·1-93至GB3102·13-93,共15个国家标准。《量和单位》是强制...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环节。习作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搞好习作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近20年来人们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种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其中较具典型性的有以下12种(根据《历史教学问题》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5~1998年各期归纳):①读、讲、议、练四段式历史教学法(杭州,茅蔚然,1982);②读、理、练三段教学法(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学院,钱昌明,1982);③历史情景教学法(合肥市八中,程权,1996);④范例教学法;⑤活动教学法(华东师大二附中,周靖等,1997);⑥自学、自测、自评法(上海复兴中学,冷伟,1997);⑦讨论法(上海敬业中学,钱君瑞…  相似文献   
8.
“大环节”教学法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把全班化整为零,分成4—8人的研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实现面向全体。随着“大环节”教学法在我市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有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都是如何实现的呢(以下从课堂教学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变化作一介绍。一、课堂教学的变化1.教法的变化“大环节”教学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比较简明又比较容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容易被广大教师接受,又能促使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再为琐碎的教学环节操心,而把重点放在关注…  相似文献   
9.
石头乃平常之物,千姿百态、五颜六色,随处可见,且特点明显。学生屡见不鲜,屡玩不腻,是培养儿童观察、比较能力的良好材料。在设计《玩石头》一课时,我本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指导思想,立足教材,走出教材,在重学生实践,重学生积极参与和大胆创新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有意识地提供具备多向思维的实践材料  相似文献   
10.
培根曾说 :读史使人明智。但是 ,也只有智明的人才能读史。然而众所周知 ,高中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是 :有的同学确实思维明朗 ,既能纲举目张、线索分明、举重若轻 ,又能小心求证、比较辨析、深度挖掘 ,可谓兴趣盎然、入其堂奥 ,但也有不少同学陷入大量历史细节中 ,照本宣科 ,越学越死 ,难分巨细 ,不能自拔 ,犹如海水没顶 ,苍蝇乱飞 ,结果兴味索然、事倍功半、愈益糊涂。我认为 ,这种迥异的学习效果 ,很大程度上缘于学法上的差别 ,其中关键之一在于是否善于创新理解史实。所谓创新理解史实 ,对高中历史学习者来说 ,即指对一些重要的、基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