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近日,某报因“抢发”新闻闹出了笑话。原来,市政府原定要在某日上午9点开一个全市优化经济环境大会,这家报纸在当天早晨的头版头条上对会议做了详细的报道——哪些领导参加了会议、谁讲了话、大会重要内容如何等等,并细致地描写了会议的盛大场面。(该报事先拿到了会议的相关资料)。 可现实却跟这家报纸开了个不小的玩笑,由于种种原因,会议改为第二天下午开,并且讲话的领导换了人。本想先发布新闻以吸收读者,未曾想弄巧成拙,反闹了笑话。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杨伟广:张老师,您好!在我国的语文课改逐步走向深入时,各地在实践中相继出现了一些困惑,有人用如雾如雨如  相似文献   
3.
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应该是个有心人、细心人。在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上,能窥见编辑的水平。可不少编辑却常常忽略一些小事儿,以至于或多或少给受众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引起读者的反感。 笔者在翻阅报纸时留意到,编辑常在以下几方面粗心大意,甚至于因小失大。 一是在选稿上考虑不周。如广州某报在今年2月14日B1版上登了一幅照片:两个少女行走在铁路线上。文字说明是:“面对青春,每个少年都会有自己的思考。”虽然照片是真实的,并有一定的艺术性,但看后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她们勤于思索确实令人高兴,但她们的安全也着实让人担…  相似文献   
4.
评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教师把公课上成“做秀”课,不是什么新鲜事,其负面影响之大,也显而易见,但时至今日,公开课依然上得轰轰烈烈。于是就有人谴责教师:你们眼中还有没有学生?你们怎么可以把课堂变成演戏的舞台? 这些人都忘记了一句古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教师只不过是在利益权衡中迎合组织者的口味而已。“公开课一句话都不能说错”、“公开课必须完美无缺”,等等,这些或显或隐的标准是谁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河北邯郸市工作,曾在当地某小报上看到一则题为《糖葫芦红艳艳,染的》的新闻,当时根本没在意,未曾想春节回衡水老家时,偶然在当地一家报纸的晨刊上也看到了这则关于染色糖葫芦的新闻。细一比较,发现文中除了人物、地点不同外,内容基本一样,都是讲某人买了一串糖葫芦,发现手上被染红了,经记者询问业内人士得知是在冰糖中搀杂了红色颜料,等等。这两张报纸都是地方报,发行量很小,也都没有电子版,它们不可能互相见面,但怎么出现了内容一样的新闻呢?笔者疑惑了好几天。后来询问一位朋友,他笑着说“你太落后了,如今一些记…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被广泛流传的东西,某件事情一旦上了媒体,其影响便超出了原事发范围,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效应也就很难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为尽量避免负效应的发生,就需要我们的编辑记者在发稿前要考虑得周全一点,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身份,换一处境界。笔者简单归纳了五点以供同人商榷。一要防止误导,产生反作用。如上面所举的,目前一些媒体为吸引读者而对作案细节、手段描写过于详细,无形中“传授”给不法分子一些“损招”。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前两年,部分媒体报道“避孕药可催肥黄鳝、泥鳅”,本意是透露有…  相似文献   
7.
为了迎接全区的教学改革优质课评选,某中学的张老师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提前两周就开始精雕细琢这一课的教案,几乎用上了他知道的所有新教法,还对这些教学手段运用的时机、方法斟酌了很长时间。 从未摸过计算机的他还专门请人做了这一课的课件,并在别人的帮助下,到讲课地点把投影屏幕调试了很长时间才调试好。另外还专程到市里买了一盘古筝曲,来配这一课的朗诵录音带,在另一所学校任教的爱人也在晚上和他精心讨论投影片的内容及其使用时机,然后到打印社复印出投影片来。 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张老师协调同一年级的其他几位语文老师,在他们的班里把这节课连续上了6遍,并让全体骨干老师都来听、评。汇集了大家的意见后,再一遍遍地予以修改。最后调动了所有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期,新华社正在开展“护牌”行动,以维护国家通讯社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据了解,新华社之所以开展这次“护牌” 行动,是因为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新华社名义进行诈骗等各种违法违纪活动,同时社内极少数工作人员也存在违反新华社工作规范的行为,这些都损害了新华社的声誉和形象。由此想到,其它的新闻媒体就不存在上述的类似问题吗?是否也需要开展类似的活动呢? 笔者认为,许多新闻媒体也需要来一次“护牌”行动。因为声誉和形象很重要,特别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就拿报纸来说,各种报纸…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种现象:逢年过节,或遇风霜雨雪,一些媒体也有规律性地进行报道.比如,要过春节了,版面上就出现了哪里有什么文娱活动,哪里开什么庆祝会议,或一过年就讨论开"压岁钱",年年这点东西,年年雷同,毫无新意,让读者感到"腻口".  相似文献   
10.
3月17日,某报财富版在头条位置刊发文章《一个人要多少钱才够花一辈子》。这篇没有标明出处和作者的文章称,“397.2万元,是和平年代排除风险及不明朗因素,要生活得比较舒适的最低限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