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黄永年先生的大作《关于〈尔雅〉的“威夷”及其他》,不仅详细考释、说明了《尔雅·释兽》中“威夷”的含意,而且给我们指明了对待学术问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使人受益不浅。今次,后学是想就该文所涉的一点说法提出少许意见,以与黄先生“商榷”。浅陋如我,或有不当,望黄先生海涵。《尔雅》:“威夷,长脊而泥。”同治郝联额重刻本体雅义疏》有:“邵氏任义》引《说文》云:‘委德,虎之有角者也。’委、威声近,既有夷音,如‘周道倭迟’,《韩诗》作‘周道威夷’,是威夷即委靥矣。扩韵》云:‘质,似…  相似文献   
2.
关于《宋元学案》的作者,学界或以为黄宗羲,或以为全祖望,或以为黄、全二人,而少有提及王梓材、冯云濠的。本文最过对《宋元学案》的具体内容的分析综合以及对它得以问世的复杂过程的文献追溯认为,《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前后相继、死生以之的一部代表中国古代学术史编纂最高水平的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3.
《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和冯云濠等一批学人前后相继、死生以之,历时一百四十余年编纂而成的一部首尾一贯、体例谨然、价值重大的学术思想史巨著。它为后世学术思想史的编纂提供了范例,为我们研究宋元历史主要是宋元学术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前贤时哲对此多所注重。兹文在吸收现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间述现今研究所不及,以求教于学界。一 "史学要领,体例为先"。《宋元学案》的体例特点主要表现在著述宗旨上的突破和对学案体的完备两个方面。 1.著述宗旨超迈先贤。学术史著述形式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对当时学术的分类与描绘。但直到宋元以前,学术史始终没  相似文献   
4.
关于《宋元学案》的作者,学界或以为黄宗羲,或以为全祖望,或以为黄、全二人,而少有提及王梓材、冯云濠的。本文通过对《宋元学案》的具体内容的分析综合以及对它得以问世的复杂过程的文献追溯认为,《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前后相继、死生以之的一部代表中国古代学术史编纂最高水平的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5.
《尔雅》是按词义系统的体例对先秦注释所作的大总汇,它通过对古注的系统整理,提出一系列注释方法与条例,为注释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后人注释、翻译古书提供了可靠依据。《尔雅》开“雅学”之先河,堪称辞书之鼻祖。  相似文献   
6.
民间“一子两后”习俗是清代“独子兼祧”制度的前身,它的出现与唐宋时期开始的宗法制度下移有着密切关系。宗法制度下移导致的宗法观念平民化与宗族势力弱化是促使民间“一子两后”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受到统治阶级与士人阶层的关注并认可,“礼时为大”观念的强化是主导因素。正因为“礼时为大”的观念不断强化,知识分子方能走出传统宗法观念的桎梏,打破常规,接受“一子两后”习俗,并主动参与到“一子两后”习俗的合礼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古代文化常识与编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平常形容某人博学,说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作为编辑人员,也应当是博学的人,因为出版物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出版物质量的高低与编辑人员文化素质的高低有比较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文史编辑,更应该了解天文、地理、人事方面的知识,尽量朝着“博学”“多识”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8.
《尔雅》是按词义系统的体例对先秦注释所作的大总汇,它通过对古注的系统整理,提出一系列注释方法与条例,为注释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后人注释、翻译古书提供了可靠依据。《尔雅》开“雅学”之先河,堪称辞书之鼻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