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昭君》的创作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充满了复杂的两难选择。主要表现为悲剧题材转为喜剧题材的悖论和两难,以及孙芙人、姜夫人的人生追求所形成的主体追求的悖论与两难。导致两难选择的原因是这部作品既要体现历史性,又要体现现代性;既要体现政治意图。又要体现作者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苏童在《妻妾成群》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群弃妇形象。这里有温顺而遭冷落的毓如,有算尽机关为邀宠的卓云,有敢于反抗的梅珊,更有为了争宠而放弃人的尊严的颂莲。她们为了得到陈佐千的宠爱,不惜互相攻讦互相残害,但最终都难逃被陈所冷落和捐弃的命运。她们的被弃一方面是由于不公平的男权社会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有她们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史书,它是一部非常严谨的史学巨著,因其真实性而备受学术界的肯定.陈寿取材精审,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证、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怀旧热潮,出现了老照片丛书、老城市丛书等系列著作。在这股热潮中,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的旧上海怀旧系列创作独领风骚,不管是对上海人物的描摹、文化历史的钩沉,还是上海精神的表现,程乃珊的书写总是恰如其分、精准传神。笔者以程乃珊的怀旧创作为基础,探析其作品中怀旧情结的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颁布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以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但总的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各类中职学校教师职务制度陈旧;三类中等职业学校同一层级教师工作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标准不一;教师职务评聘办法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职务比例偏低;实习指导教师职务制度缺失;兼职教师职务制度缺位等。为此,在充分借鉴各地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制度框架:定岗定编,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制定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应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三类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制定兼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不能与教师职务制度相混淆。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正在逐渐走向现代化、市场化,在新闻传播学界,对于受众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有意识强化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不再只是从传播学角度去研究受众,而是力求从相关学科中借鉴有益的东西,以便于受众研究能达到新的高度。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接受美学与新闻传播学中的受众观有契合之处,为新闻传播学受众研究提供了许多参考。  相似文献   
7.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创作于1979年,当时,描写1958年及以后农村的大饥饿仍是一个禁区,不吐不快的决心与偷食禁果的戒心使张一弓在创作时煞费苦心。最后,传统文化的"拯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英雄理想人格模式帮助他走出了创作困境,但也使他的作品形成了整体命意的真实性和情节细节的虚假性相交织的悖谬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城市意象,但最常见的便是弄堂意象。论文从其具体作品的具体描写入手,探讨、分析弄堂意象在王安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王安忆的眼中,上海的弄堂其实就是上海的象征,弄堂即是上海,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些写字间里的俊男靓女,原因就在于王安忆执着地认为是弄堂孕育了上海的文化,养育了上海的芸芸众生,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而存在于弄堂之中,只有弄堂,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子平、陈平原及钱理群三位学者提出的20世纪的中国文学的某些总体特征加以商榷,认为乐感性与悲剧感的争锋,对西方的模拟以及传统的障碍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大特殊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城市意象,但最常见的便是弄堂意象。论文从其具体作品的具体描写入手,探讨、分析弄堂意象在王安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王安忆的眼中,上海的弄堂其实就是上海的象征,弄堂即是上海,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些写字间里的俊男靓女,原因就在于王安忆执着地认为是弄堂孕育了上海的文化,养育了上海的芸芸众生,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而存在于弄堂之中,只有弄堂,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