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了"齐家"一词中"家"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本期封三照片是蒋士铨手书《说诗一首示翰泉》墨迹照片。全文迻写标点如下: “唐风列四始,崇俭习苦词,瞿瞿美良士,足配岐豳诗。六代唐宋间,作者森然垂。傅山起明季,高节文章随。国朝多学人,风雅较昔稀,雁门列三冯,于古皆庶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同志在《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答<民间文学>编辑部问》(载1958年4月21日《人民日报》)一文中指出:“诗,硬是可以点铁成金的嘛!改一个字,诗就活了。”的确,凡是涉猎过我国古典诗歌的人,对这种“诗以一字为工”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而且在许多诗话词话中,都提到了这个现象,并作了某些说明。他们把一句诗中能使诗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驹光易逝,转眼之间,朱星先生逝世已经十周年了。早在1971年4月25日朱先生自宣化河北师院写给我和李行健同志的信中,就提出:“我的一生极平庸,因涂子知我,不妨相告一二,将来我老死后,可为我立传,一笑!”就在这封信中,他自述了自己的小传,可见他  相似文献   
5.
我曾在1980年3月22日《天津日报》发了一篇短文《有感于“之乎者也”》,主张在报刊杂志上,对某些体裁,如序跋、随笔、杂感、札记、游记……之类,只要写得精彩而又易懂的文言文,不妨发一点,使文章形式更多样一些,活跃活跃气氛。但写了这篇短文之后,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戊戌年(1898)在天津石印出版的《津门纪略》,是研究天津地方史的一部重要参考书。该书作者署名“羊城旧客”,生平不详,直到198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点校再版此书时,在“点校说明”中,仍不知“羊城旧客”的真实姓名。最近,阅读有关天津史的一些资料,发现“羊城旧客”即天津的华听桥,名铎孙,乃天津名家华长卿之孙、《津门文钞》编纂者华光鼐之子。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龙城”、“卢城”皆误——小学语文课本纠谬一则涂宗涛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11册第74页(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小学语文教材联合编写组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7月第2版),选入唐王昌龄《出塞》一诗,其第三、四句作“但使卢城飞将在,...  相似文献   
8.
《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选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一文,其中引有“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中的一段话,编者在“注”中称“应劭,东汉末期人,著名学者、文人”。最近,一位语文教师向我提出: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一文见于何书?想阅读全文,以便加深对课文中那段引文的理解。于是,我查阅了应劭《汉官仪》  相似文献   
9.
释"苴却"     
“直却”是彝语的音译,其舍义为“英雄、义士、死士、勇敢者”而不是“左脚神”或“土地神”。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位正在注释李商隐诗的朋友,不耻下问,向我提出: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中,有“昔闻成阳帝,近说嵇山侬,或著佳人号,或以大夫封”;关于秦始皇(咸阳帝)于泰山封“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