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今天想谈的是经济频道2007年新办的一个节目,就是每周六7:30的《百姓故事》。对这个节目我谈一下体会和看法。首先我认为这个栏目的设立显示出策划者意识比较超前,市场意识和职业的敏感,充分考虑到信息传播活动中发展的趋势和受众的需求。我们经常说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目前大家都有这种体会,人们可以从各个途径和媒介主动的或者被动的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铺天盖地的信息,这些铺天盖地的信息满足大家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的,是乏味的。  相似文献   
2.
康志刚的短篇小说集《香椿树》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创作历程,其三个阶段的创作总体来说是不断深入的:主题由清浅到深刻;叙事简洁有力,灵活多变;由表及里的底层小人物刻画;由细腻唯美到凌厉老到的语言。对康志刚而言,其创作始终不变的是对家园故土、国家民族的赤子般情怀。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在思想上宗儒或宗道不是他选择归隐的根本原因。他的归隐既受时代风气、家世渊源影响,更是“称情”的需要,是他对人生的一次积极主动的选择。她归隐后虽贫而乐的生活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康志刚的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以众多人物、长时间跨度书写了河北农民历经艰辛走上时代发展道路的故事。作品以李连春为中心设置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以其乡村生活和城市事业为线索展开,通过人物和事件呈现社会生活的复杂与深刻;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文化意象,使作品向文化小说的境地发展;作品将冀中儿女的细腻柔美与慷慨之气以雅化书面语与灵动口语交织来表现,写景性语言尤有诗情韵致,但叙述语言也存有瑕疵。  相似文献   
5.
传媒专业的建设,一方面要符合传媒产业的特点,满足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传媒专业还负有引导传媒文化发展方向的重任,因此,更要站在社会的前沿,以前瞻性的目光为未来国家、民族的良性发展培养高端人才。新升本科院校传媒专业要突破专业限制,集文、理、工学科教育的优势资源,跨专业、跨学科、跨单位构建新的传媒学科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并最终引导社会发展的完整的和完全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