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论广播电话复合传播媒介田金祥近几年,全国许多广播电台争相开办主持人直播和听众电话参与节目。电话介入广播,广播融通电话,造就出新的复合性传播媒介与传播模式,增强了广播的活力。但是,也派生了诸如内容难控制、难确定等有关节目质量问题。如何使广播电话复合媒...  相似文献   
2.
新闻受众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对象,服务对象。检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益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衡量其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满足新闻受众的需要。李瑞环同志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日益求新、求美、求知、求乐,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要求越来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崇尚准确语言,这似乎人所共知。然而,新闻传播并不全用准确语言,还用相当多的模糊语言。那些所谓的准确语言,也只不过是模糊性较小一些。对于新闻中的模糊语言,有些人还存有偏颇之见。因此,探讨新闻的模糊语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新闻传播中的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台站在改革中,遇到许多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改革走向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规律来建构台站的经营模式。对这个问题,表面看来似乎不难解决,有不少台站在实践中也初步探索出一些经验。但实际上,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些疑惑,这不利于广播电视台站深化改革。为了能对广播电视台站深入、健康的改革有所裨益,我想谈点一己之见,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5.
陈尔泰同志所写的关于广播电视物本存现理论的文章,对以往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看法。读后,觉得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值得商榷. 一、科学的广播电视理论不必拘泥于“物本”“人本”视阈科学和实践发展说明,确立恰当的理论研究对象十分重要,它关系理论建构的科学性问题。广播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间以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倾向性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冷静地探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和新闻理论的发展,是件大好事。在拜读一些论文时,我学到不少东西,但也觉得有些观点较为偏颇,如为了调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而过分贬斥新闻的客观报道,就属此类。这给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点造成了新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新闻报道要取得最佳社会效益,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受众的信任是新闻报道发挥社会效益的前提。所谓可信性,是指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肯定性反应,即相信的程度、比率和取向等属性。可信性构成新闻信息的品格和素质。如果新闻报道的受众多,可信性高,产生的社会效益就积极,可以精神变物质,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不可信性与可信性相反,它是指受众对  相似文献   
8.
加强听众接受增殖意识提高广播节目传通效益田金祥广播工作者注意研究自己的听众,提高节目收听率,这大概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收听率是重要的,许多研究也以提高收听率为中心展开。然而,这似乎欠妥当。因为还有个收听后接受和接受效益问题,它比收听率更能表明广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9.
(一) 广播电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讲自然属性,不应混杂社会属性的因素;讲社会属性,要注意讲清一般的社会属性和具体条件下社会属性的个性特征及其必然性。广播电视的自然属性,应指其技术性与物质属性,不应涉及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者、设备制造者、占有者、使用者及受众等“人”的属性问题,更不应涉及所传播的观念信息的内涵。如果以此为逻辑起点,纵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