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7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一、股市动态分析30指数回顾及简评上证指数上周末收于2820.17点,本周末收于2770.79点,下跌1.75%;股市动态30指数上周末报收909.92点,本周末收于897点,下跌1.42%;其中股票组合下跌1.87%。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  相似文献   
3.
《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旨在报道资源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介绍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从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方面促进资源科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并在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方面发挥咨询与参谋作用。   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从事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管理人员投稿。 1.稿件的要求和技术规范 1.1 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署名、作者的人数、顺序由作者自定,并请在文后附第一作者简介。 1.2 文稿要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注明来源与出处),均为能公开发表者。文稿题目在20个汉字以内,关键词3~10个,全文约8000字左右。 1.3 文章书写顺序: (1) 中文文章名;姓名;单位全称;所在地;邮编;摘要;关键词 英文文章名;姓名;单位全称;所在地;邮编;摘要;关键词 中文文章内容 参考文献 (2) 文章第1页的左下脚,若基金项目,请顺序书写:基金项目的全称、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民族、学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 1.4 英文摘要应包括文章的主要论点、论据、数据、研究方法及结论,尽量全面,最好占一页篇幅。 1.5 数学公式中的字母变量、下标、函数、运算符号,要注明文种及正斜体、大小写等。 1.6 插图中的线条、文字、数据等要清晰,不要复印图。涉及到国界图件请用标准底图,并有相关审图单位证明。图题中英对照,于图下居中。 1.7 表格为三线表,表题中英对照,在表上居中。 1.8 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与非正式发表的,并且是最近、最新文献;非公开与非正式发表的资料不能列入,可出现当页脚注。参考文献不能泛指,必须与论文中引用处(上角注)逐一对应。参考文献要中英对照。 1.9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不超过3人者全部列出,超过者在3人后加“等”及“et al”)。 (1) 《期刊》格式: [序号] 作者姓名.文题[J].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号,卷(期)号:起页~终页. (2) 《专著》格式: [序号] 作者姓名.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国外出版单位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出版年.起页~终页. (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姓名.析出文献题名[A].文献作者姓名.原文献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终页. (4) 《报纸文章》格式: [序号] 作者姓名.文章名[B].报纸名,出版年号-月号-日号(版号). (5) 《专利》格式: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年号-月号-日号. (6) 《电子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见附件)].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附件:[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L]——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2.其他注意事项 (1) 来稿一式两份(或寄磁盘),通过电子信箱投稿者,应图文齐全。请勿一稿多投。本刊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必回执,函告稿件的处理情况,不采用的稿件不予退还,请谅解。 (2) 来稿每篇收取预审费60元,文稿被刊用按篇幅收取发表费,并酌致稿酬,赠送当期《资源科学》两册。另外在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发布并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制作光盘版。 (3) 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以对稿件做文字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必征得作者许可,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修改,务请在来稿时注明。      地址:北京安定门外大屯路917大楼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科学》编辑部   邮编:100101   E-mail:zykx@igsnrr.ac.cn   电话:010-64889446 《资源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非径向、规模报酬可变的Super-SBM模型对2005-2019年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同时进一步探究了其动态跃迁类型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波浪形的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高-高(H-H)集聚、低-低(L-L)集聚类型的省份居多,并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阶梯型分布规律;时空跃迁类型表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即时空演变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我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动态演进规律,进而为推进区域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当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发挥和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创新引领作用意义重大。本文采用2002-2016年京津冀地区“211高校”的跨区域合作专利数据,构建基于高校-企业所在省份专利合作关系的知识流动有向网络,以“区域内-区域外合作”和“宏观-微观”为支撑,探讨了京津冀产学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创新能力和知识流动的动态变迁。研究发现,从“区域内-区域外”视角而言,北京市在区域内部合作中处于中心,而区域外部知识流入则以南方省份表现更强劲;从“宏观-微观”视角而言,京津冀产学合作从外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虽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学界和产业界所认识,但是已有研究未能系统揭示数字资源零基础的制造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动荡背景下构建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本研究从资源编排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以浙江泰普森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动态能力的演化问题,构建了“间断-连续”的非线性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在数字从属、数字匹配与数字驱动构成的数字化转型三阶段中,动态能力借由资源编排行动,从数字重组、数字捕获与数字感知三个维度逆向递进推动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自指性构建;技术动荡性会触发资源编排行动与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生成的演化间断,内化关键资源是实现数据驱动动态能力“间断-连续”跃迁的核心所在。本研究打开了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演化过程的“黑箱”,对数字转型背景下扩展资源编排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数字转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省内动态     
4月11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一行就档案数字化、档案开放、档案信息公开等工作中的档案安全问题到河北进行专项检查.李明华副局长指出,档案数字化工作,要坚持“涉密的不外包,外包的不涉密”的原则,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建设档案云管理中心、电子档案中心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资源基础观和成长曲线模型,考察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下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社群内结构动态(群内稳定、群内扩张)和社群间结构动态(群间扩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SDC数据库、USPTO、JPO、EPO以及样本企业所在国家专利数据库,以通信设备领域的联盟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导入期,企业群间扩张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在技术成长期,企业群间扩张以及保持群内稳定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在技术成熟期,企业群内稳定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群内扩张与群间扩张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通过调整创新合作网络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摘要:当前,中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然而中国当前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制造业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服务业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产业效率不高。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运用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2个产业关联度指标,测算产业间的相互影响和波及程度,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均越来越强。然后,本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动态变迁,发现高技术服务业还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中国应以创新为主要内生动力,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提高劳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需要知识产权政策动态调整。以韩国为案例,从经济基础、支撑要素、参与主体三个维度,研究其知识产权政策调整的基础、动力和内容。研究发现:对应一个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选择有所不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知识产权保护将必然走向强化,严格的知识产权政策将逐渐成为趋势;不仅要看到知识产权政策对促进创新的作用,同时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在改变一国的知识产权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