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哲学问题》,罗素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4月出版一本合适的哲学入门书,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呢?在我看来:它该简洁明了地概述关于哲学的最基本问题;它应该是高手的通俗之作——因为高手和庸人的差别即使在谈论最简单问题时候也是明显的;不过高手也往往由于自成一家而有门户之见,所以这本书最好还要能避免这点毛病,因为它应该是论析哲学本身而不是某一家哲学的著作;最后,它的篇幅不要太长,可以让读者不用太费力地来一个“哲学速成”。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一个"异质社会"与"变动社会",社会整合问题就成为社会的一个中心课题.中国的现代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启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凝聚和社会整合的重要资源.以弘扬现代性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体系应该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能力的关键.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应当全面启动恢复我们民族的历史底蕴,发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优秀遗产,挖掘民族精神的优秀资源,重塑民族信念,推动中国当代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3.
“史体”分类有两种:“体类”和“体性”。《文史通义》以“圆神方智”定史学两大宗门,实际上是在《史通》“六家二体”的“体类”之分外,提出了“史体”“体性”的分类范式。这种分类范式把历史学与史家的主体性挂钩,与西方现代“分析的历史哲学”对历史学艺术性的阐扬,可以参照发明。  相似文献   
4.
●您能先谈一下您的治学经历吗 ?■可以。我是从研究明治维新史开始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始。我试图从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角度搞清楚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研究中 ,我注意到了日本儒学在其中的作用。遂写有《日中儒学的比较》 ( 1 988年 )。该书主要探讨了前近代中日两国儒学的异同以及日本儒学的特质。该书对日本儒学特质的概括与“早期儒学”概念的提出 ,颇得中日学界的首肯。在该书的写作中 ,我注意到 ,在漫长的历史中 ,源自中国的儒学思想曾对日本文化的各个领域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 文学、史学等 …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的陷阱——横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用《文史通义》中提到的“横通”概念,探讨今日通识教育(包括历史教育中对“通史”的认识)的一个普遍误识:以求实用的心态对待通识,以至不能超越现存学科边界,仍处于“现代知识体制”权力体系控制之下。文章主张,培育“通识”,应该以否思学科制度为起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史学批评中有一种艺术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近代史学开始了所谓的“科学化”的“祛魅”进程之后被消解或遗忘了的,研究者似乎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异质社会”与“变动社会”,社会整合问题就成为社会的一个中心课题。中国的现代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启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凝聚和社会整合的重要资源。以弘扬现代性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体系应该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能力的关键。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应当全面启动恢复我们民族的历史底蕴,发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优秀遗产,挖掘民族精神的优秀资源,重塑民族信念,推动中国当代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8.
西方"批判的历史哲学"在晚近曾经经历了一个所谓的"语言学转向",语言问题在史学思想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实际上,中国传统史学的语言观念有很多独特的地方,章学诚的"言意"观就十分有代表性.但这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就笔者阅读所见,除山口久和、王晴佳等人有所涉及外,似乎再没有其他人谈到过这个问题.以至看到山口那句话:"对于迄今为止的章学诚研究为什么对实斋如此显著的语言观等闲视之,笔者感到十分不解",觉得颇使章学诚母国的学术从业者汗颜.  相似文献   
9.
文学家一段胡侃,却惹得哲学家费尽思量。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一篇短篇小说(《约翰·威尔金斯的分析语言》)中编了个故事,他假弗兰兹·库恩博士(《红楼梦》德文译者)之口,引述一本中国古代据称叫《天朝仁学广览》的百科全书,说中国有这样一种动物分类法:1.属于皇帝的,2.涂香料的,3.驯养的,4.哺乳的,5.半人半鱼的,6.远古的,7.放养的,8.归入此类的,9.骚动如疯子的.10.不可胜数的,11.用骆毛细笔描绘  相似文献   
10.
儒家资本主义学说是产生于80年代一种以儒家文化传统解释东亚经济增长的流行学说。它自称引申了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的命题,修正了韦伯关于儒家伦理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看法。本文通过对该学说一个分论点:“勤俭论”(主张传统儒家的“勤俭”伦理,促进了二战后东亚经济的发展)论证逻辑的剖析,指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其实只是在比附韦伯理论,并没能提供东亚经济增长的有效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