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劝学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手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相似文献   
2.
劝学     
[原文]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④,鞣以为轮⑤,其曲中规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⑦,輮使之然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金就砺则利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吾尝终日而思矣(13),不如须(?)之所学也(1);善尝跂而望矣(1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8),而闻者彰(19)。假舆马者(20),非利足也(21),而致(?)  相似文献   
3.
劝学篇     
荀子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41-144
<正>《劝学篇》是荀子的名作。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这些观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荀子(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 荀子除了在政治主张上提出了一系列新兴地主阶级为建立新的政权所必须的“法治”理论外,在教育思想上也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和精辟的理论,这些见解和理论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所写的著名的《劝学》篇中。 荀子把自己关于教育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写成专文,而且以“劝学"名篇,这绝不是偶然的。在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伟大变革时期,彻底摧毁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夺取文化教育人权,造就本阶级的人材,这对新兴地主阶级来说,是一项极其迫切的历史使命。《劝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