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都常常心存感念,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理想是从那时起步的,他们的知识基础是在那时奠定的,他们的精神气质是在那时形成的,他们最初的社会活动训练是在那时进行的。自从晚清新学兴起、学堂出现以来,我们的中学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同学们可曾想过,在过去的20世纪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我们的前辈怎样度过了中学时代?过去的中学老师又是怎样在三尺讲台上传播知识的?过去的中学到底是沿着怎样的一条道路一直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2.
3.
俄苏文学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影响了中国几代进步的知识分子.鲁迅、瞿秋白、耿济之和孟十还等人翻译了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魂灵》、《巡按使及其它》、《密尔格拉得》、《卡拉玛佐夫兄弟》以及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高尔基不赞成暴力革命和任何武装斗争形式。1917年7月,他写道:“我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拯救我们的祖国免于毁灭……如果一场革命不能在国内发展迫在眉睫的文化建设,那么,在我看来,这场革命便是无结果、无意义的。”在十月革命爆发的前一周,高尔基在他主持的《新生活报上》发表《不能沉默!》,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俄国伟大作家果戈理诞辰200周年。 今天来看果戈理.不妨开辟一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