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闻图片是报纸内容的重要一翼,报业竞争不可避免要给它带来深刻影响.前几年,全国性、区域性的新闻摄影会议,讨论交流的是怎样让总编辑对新闻摄影工作重视起来,怎样多发照片、把照片发大、发好;现在,大家开始用系统论的观点,着眼于一张报纸的整体视觉形象和运用图片的"常态",研究报纸图片运用和新闻摄影工作,所思、所议的是图片资源配置、内部机制改革、工作流程再造等更深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其涉及的广度和探讨的深度来看,已经大大超越了昨天.  相似文献   
2.
许衍刚 《青年记者》2016,(25):12-15
当今时代,拍照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图片发布也随手可为.微信似乎是专为晒照片发明的,就像当年红极一时的卡拉OK,不管是谁都可以喊两嗓子,拍得好可以赢得喝彩,新手上路也会有朋友圈点赞.但有些人不会满足于卡拉OK水平,因为他们对摄影有着特别的热爱和追求.那么,在全民摄影、人人发布的情势之下,有专业追求的摄影者应该有怎样的修炼?  相似文献   
3.
“现场新闻”须有新闻没有考证现场新闻的定义。顾名思义,它是从现场采写来的新闻;与其他新闻比较,它是能给人以现场感的新闻。现场新闻4个字,内含两点基本要求:一是“现场”,二是“新闻”。两者缺一,或两者皆缺,便不成其为现场新闻。  相似文献   
4.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许衍刚许衍刚,男,42岁,中共党员,主任编辑。在大众日报工作22年,先后当过记者、编辑、工商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副组长,现任总编助理、总编室主任。他采写、编辑的作品十几次获省以上新闻奖,近几年参与策划、采写的重大报道有多篇获山东省“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中旬,我随山东省新闻文化代表团赴新加坡考察。从北京乘上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机,空中小姐便把当天的《联合早报》送到座前;住进新加坡的宾馆,每天早上都有一份散发着墨香的华文报纸放在房间门口。也许是新闻职业敏感在起作用。我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是:报纸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对新加坡新闻媒介的认识,也就从读报开始。时效制胜新加坡的报纸堪称“抱纸”,一份报就是厚厚的一摞。我对当地最有权威性的《联合早报》作了一次粗略分析:5月18日,该报共74个版,其中新闻折合16个整版,副刊折合7个整版。余者皆为广告(包括赛马、股市行  相似文献   
6.
《达拉斯新闻报》从2008年就开始让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近期,《芝加哥太阳时报》裁掉摄影部……当下摄影记者的职业难题有哪些?作者以三组关键词的形式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的一个通病是可读性差,可读性差的一个原因是“目中无人”。所谓“目中无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我们办报的人没有弄明白经济报道应该写给谁看,另一层是说经济报道很少写到具体的人,“见物不见人”、“见数不见人”,甚至“只见精神不见人”。先说第一层:经济报道写给谁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