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棚民是活动在我国中部和南方山区的一个特殊移民群体。他们利用自然条件、从事多种生产、对于山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同时,由于自然特点以及历史条件的制约,棚民的经济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清政府制定了针对棚民的政策,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谢宏维 《历史档案》2003,6(2):96-104
“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 ,向有民人搭棚居住 ,种麻种箐、开炉煽铁、造纸做菇为业 ,谓之棚民。”1这种山区移民 ,居住在简易窝棚里 ,利用丰富的土地、矿产、木材等资源 ,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清代前中期 ,棚民逐渐蔓延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山区 ,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2 。本文即以清代徽州地区的棚民问题为中心 ,对外来棚民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行为和关系进行分析 ,以期从中透视出中国传统社会更为微妙的面相。一 清代徽州棚民概况徽州“介万山之中 ,地狭人稠”,在明清时期是个移民输出区。然而 ,从明中后期开始 ,由于全国人口急…  相似文献   
3.
4.
井冈山固有的土、客矛盾直接反映到革命斗争的过程当中,土籍的龙超清与客籍的袁文才之所以能够超越土籍和客籍的对立联合起来,原因在于他们都有打倒地主、进行革命的共同目标。但是,二人的结合并没有改变地方社会存在的固有矛盾。井冈山的革命在深化,革命化的井冈山土客矛盾也在激化。中共六大的左倾政策成了袁、王被杀的导火线。袁、王一死,其部下马上“通电反赤”,投奔国民党部队。井冈山的群众,大都跟袁、王及其部下有种种亲属关系,也随之反目。革命的根基从此动摇,红军无法再在井冈山立足,井冈山山上的红旗从此倒下了,直到1949年。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尤其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使湘赣边区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土客矛盾、地方主义、宗族主义及宗派斗争等地方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党内路线斗争相互交织在一起,对苏区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杀即为集中体现和爆发.这一事件的教训是惨痛而深刻的,远远超出了个人命运悲剧和党内路线斗争的范畴.以湘赣边区为场域,将社会史研究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揭示地方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影响,由此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实践在地域社会各具特色的表达,也才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清代棚民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宏维 《历史教学》2004,6(3):30-34
清代棚民是活动在我国中部和南方山区的一个特殊移民群体.他们利用自然条件,从事多种生产,对于山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同时,由于自身特点以及历史条件的制约,棚民的经济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清政府制定了针对棚民的政策,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湘赣边区地理环境错综复杂。明清时期,该区域社会动乱持续不断、纷繁复杂、异常剧烈,给地方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社会各阶层为维持地方正常的社会秩序,都积极采取了诸多措施对社会的变动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2005年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全国高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于2005年7月12日至13日在江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与出版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文海教授因事未能参加,特委托副主任委员赵世超教授主持会议。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游海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相似文献   
9.
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数量变化与地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 ,江西进士总量仅次于江苏、浙江而位居全国第三。其在全国所占比例则前后变化极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江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在全国所处地位的变化。江西进士在地区分布上也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南昌、吉安、抚州及南昌、安福、吉水等少数府县 ;而且 ,各府县在明清 50 0年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江西洪涝灾害频发,共计发生水灾933次,其中14次特大水灾和32次重大水灾,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受灾程度均十分严重.频繁的洪涝灾害往往会造成人民漂没、城垣倾圯、桥梁坍塌、冲毁堤坝、山崩田壅等一系列危害.在严重的水患面前,国家和地方社会都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有效的应对机制,不仅国家组织实行官方的蠲免赈济措施,地方官员、士绅同样各尽其力,捐资赈济.此外,国家和地方社会还会在灾后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庇佑,以此达到安抚百姓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