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过2003年的全国报刊治理,晚报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读者对晚报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新闻,也随之提出更高要求。时下,有人把标题———晚报经济新闻的“眼睛”形容为:“铁一般硬梆梆,水一般平淡淡,雪一般冷冰冰。”此话虽带片面性,但晚报经济新闻标题大多数叙述冗长,语言干瘪、数字堆砌、结构老化等现象确实存在。文章难写,标题难作。晚报编辑望经济新闻而兴叹。如何制作好经济新闻呢?笔者结合在三峡晚报社的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1.选用大白话、俏皮话、老实话,使读者感到亲切这种标题,雅俗共赏,生动形象,富有立体感,常常装点着较为重大的主题。请看《三峡晚报》制作的标题:《生意经弃“洋”归“土”锅碗瓢重坐“正席”》、《三百多名“泥瓦匠”成了“小秀才”》、《舍得金弹子打下“巧凤凰”———宜昌机床集团“科技型经销员”身手不凡》、《骑着毛驴儿想着开汽车》、《甘为“铁妹子”做“嫁衣”的好小伙》、《“思念”雪糕怎让人思念?》。这些标题是“从活人的嘴上搬到纸上来”的,简洁有力,叫人爱听爱看,过目不忘。经济新闻标题不仅要“短些,短些,再短些”,还要“软些,软些,再软些”。晚报经济新闻出现“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由逐步确立,开始过渡到向纵深挺进。纷纭复杂的改革大潮,期待我们时事编辑拓宽思路,用立体的、多侧面的、多方位的连续报道,取代平面的、单向的、一个侧面的及“短、平、快”式的报道。时事新闻工作者主要借助于新华社、中新社及各大网站丰富多彩的电讯稿,在一定时期内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或有价值的疑难问题,进行“追踪式”宣传,反映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获得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时事版面有没有连续报道,是衡量时事编辑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时事编辑只有孜孜不倦地抓好“高、大、全”(高起点、大容量、全方位)式的连续报道,努力使时事新闻以完整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才能卓有成效地肩负起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条件下的舆论导向,才能真正发挥时事新闻解难释疑的作用。当前,时事宣传在连续报道上普遍存在着几个问题,即:———对连续报道的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少数报纸的时事专栏,甚至成了广告版的“替补”。———连续报道缺乏计划性,主动组稿、系统宣传少。苦等电讯上门,零打碎敲、浮光掠影的报道多,给受众的印象不深。———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或疑难问题的宣传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