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太平天国采取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史界有一些文章论及过,但均较为简略。本文根据接触到的史料,试图对太平天国科举考试制度确立的时间,各项规则前后变化,与清政府科举考试的区别、作用和影响诸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淮军建于19世纪60年代,直到这个世纪末才由“新军”替代,其存在长达近40年之久。这支军队属性如何?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有人提出淮军“军阀”说;近些年随着淮军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人又提出淮军非军阀,但淮军“奠定了产生近代军阀集团的基础,并为以后北洋集团的产生铺平了道路”之说。上述两种说法,至今均没有专篇文章展开论述。笔者认为:正确认识淮军的性质,对于探索淮军的产生、发展史及正确评价其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以个人浅见就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3.
詹姆士·康德黎(James Cantle)英国人,因营救过“伦敦被难”的孙中山而为史界所知。但是,孙中山和康德黎是怎样结成一对挚友的,有关史书却提及不多。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谭文凤 《历史档案》1999,(4):119-122,127
《中俄密约》是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甫、财政大臣维特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通过该条约掠取了中国东北的路权,加重了中华民族危机。笔者认为李鸿章作为中俄谈判的全权代表、条约的签订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在探讨李鸿章对条约应负的责任及外交失败的个人原因时,有的文章和论著或把李鸿章写成签订《中俄密约》的主谋,或认为李鸿章是“受贿签约”,从而把《中俄密约》对中国造成的一切后果让李鸿章负全责,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现提出个人不成熟看法,以请教同行。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保险业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文凤 《历史档案》2001,(2):103-107
保险是为应付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而采用的一种社会互助性质的经济补偿方法,是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最早产生于欧洲,而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业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1865年5月25日,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行义和保险行在广州成立。保险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而中国近代并不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资本主义国家,故而探讨中国近代保险业产生的历史原因、发展状况、特点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镇江之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对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海龄的功过是非,史学界褒贬不一:一说其坚持抗英,反对投降,最后在激烈的巷战中慷慨殉国;一说其不作战守,“昏暴顽劣。”本文拟通过镇江之役的不同阶段,根据其对敌斗争的态度、表现和作用评价海龄。海龄,郭洛罗氏,满洲镶白旗人。1841年初,任京口(今镇江)副都统,是卫护镇江的军事要员,也是镇江之役的主要指挥者。 1841年8月,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以进攻江浙地区为重点,妄图进而控制长江下游航道,截断清政府的漕粮供应,攫取更多的权利。要挫败侵略者这一企图,守住镇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镇江地处长江、运河交汇之处,为南京门户,大江锁钥。镇江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南京的安危和北京的漕稂运输。作为守护镇江的军事指挥者,如何加强镇江下游关隘之地的设防、充分发挥我军之长拒敌于镇江之外?是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还在1840年底,海龄奉命察看沿江形势时,提出了在圌山“安设炮位,派委妥员,带领兵丁,时加巡防”的建议。圌山位于镇江东北五十里,四峰插云,横截江身六分之五,是拒英军上驶的关隘之地。“江岸之防,惟在京口,而江中置防,则圌山为最要”。1841年初,他一到任所,即时察看了圌山设防的情况,再次提出在圌山增兵防堵;稽查夷逆汉奸;移大炮四位安设象山东码头隘口;封闭沿海各码头,断夷兵粮米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