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面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中国对外话语面临自主-适应、标准-情景、应对-主动之间的矛盾,致使知识未能在系统有效的框架范式中形成积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可以结合话语交际的基本功能,回归国家话语交往的具体情景,形成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解释框架。首先,以消解西方话语霸权为目的进行概念生产,形成对外话语的元概念;其次,建构以当代中国为意义中枢的故事范本,开展对话性的语篇联结;最后,区分政治、民间和公共治理话语空间,针对情景需求展开话语修辞。“概念生产—语篇联结—情景修辞”构成了全球话语权竞争格局下中国对外话语建构的整体性逻辑。  相似文献   
2.
赵家琦 《新闻界》2023,(4):62-69
数字新闻研究迎来了“情感转向”。对新闻中情感的理解,不应满足于对文本实践的描摹,还应纳入对新闻公共性的考量。这需要我们从交往中介的角度理解新闻中的情感,认识到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新闻情感在公共交往中凝聚着社会的情感认同,建构起公共领域的情感规范。伴随着数字技术开辟新闻交往中的私人场景,私人情感进入新闻交往环节,数字新闻呈现规制式整合、承认式整合和体验式整合等“侧台”化表达,这既是新闻情感实践的创新,也可能因之诱发公共空间的情感失范。数字新闻参与者应建立起兼具凝聚性和联结性的情感规范,以维护公共空间良好的情感生态,彰显新闻一如既往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