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郝六一 《今传媒》2010,18(9):137-137,145
广播新闻是有音响的新闻,快捷、贴近、活泼,现场报道作为广播新闻一种独特表现形式,要求广播记者应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快速抢发新闻;以清晰的结构和情感描写,体现人文关怀内涵;利用文学表现手法和"说"新闻形式播发新闻,带给听众"听"的享受。正确采集音效资料,为"带响"的新闻报道增色添辉。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广播新闻优势更加明显,在节目创优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与同事合作采制的新闻连续报道《朱朝晖驾驶摩托车成功飞跃黄河》(以下简称《飞黄》)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家级政府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三等奖,这是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的最高奖项。不少同志希望谈谈出精品的经验,下面我就这篇作品,谈谈现场连续报道精品创作的粗浅体会。 l、选题要“精”,“咬”住不放。丁关根同志曾指出:“精品就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这里所说的思想深刻,我以为便是对选题的要求。新闻报道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3.
郝六一 《今传媒》2010,18(10):67-67,82
报道民生新闻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广播电台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节目设置上关注民生话题,强化服务意识;节目选题上贴近生活,利用故事化、情节化手法,达到易懂易听,并强化对问题的解决;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对政策的了解和知识的渴求。这样拉近与听众距离,体现媒体的服务性和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