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改革要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就要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党对新闻宣传的根本要求,是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集中体现,是做好新闻宣传最重要最核心的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改革,必须举起“服务”的旗帜,才能拓宽新闻宣传的路子,既完成党的新闻宣传任务,又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对于党报来讲,积极主动地介入援助再就业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赋予的政治责任,也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近两年来,《辽宁日报》把援助再就业工作视为“民心工程”,将其列为办报和社内议事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报纸要得到读者的钟爱,必须在坚持正确舆论导 向前提下,关注热点,走近群众。 去年2月,新上任的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与报社 编委会一起,专题研究了报纸的改革,要求报纸充分 反映市委的意图,积极反映群众的心愿,加大监督力 度,推动转变作风,促进实际工作。编委会很快作出决 定,编采人员每人每月下乡不少于10天,采写重点报 道一至两篇,督促大家走近人民群众,关注社会热点。 为了保证落实,编委会组织了一次“走百村、进百厂”活动,派出记者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的农村、 学校和工商企业,住农家,睡土炕,吃派饭,察民…  相似文献   
4.
照片配题,画龙点睛,文图并茂,景上添花。一幅精品照片,配题相宜,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添情趣,使读者回味无穷。古时画家对画题有“三分画,七分题”之说,可见画题为人之所重视。“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无声的画,一件高超的艺术晶,应求诗书画完美的结合”。一幅精品照片配题,亦是如此。 题图相生 两者同源 照片配题,无论是纪实与写意及新闻摄影作品,都与作者拍摄的主题意识和照片瞬间形象语言有关,也是作者配题的依据和要点。照片作品配题的产生,不是凭空胡编乱造的,更不是立异标新,而是作者在深入生活中,对某一事物的出现,发生情感,通过具体观察、  相似文献   
5.
从菁菁校园径直走进报社,花落花开已近两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似乎不该开口说什么,只是看了《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刊登的“学习徐福铎,争做名记者”的文章后.总想起平日萦绕心中的一些感受,不由提笔谈点感想.  相似文献   
6.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是一场根本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新闻工作者都面临“转行”的任务,即由计划经济的宣传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宣传.怎样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宣传内行呢?重要的一条是记者的主体意识,即是指记者作为市场经济报道的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确认,并促使自己去追求、去创造、去驾驭和反映市场经济的实际.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记者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8.
浙江,是中国新闻的发源地之一。150多年前,我国最早创办的四张中文报纸之一《中外新报》,就诞生于宁波。如今,无论是报业、广播电视业还是电子传媒业的发展,浙江均居全国前列。即将出版的《浙江省新闻志》,在“总述”中对此作了翔实而又概括的记述。本刊将从本期开始,陆续发表“总述”,以便于新闻界同仁了解过去。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交给新闻媒体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闻媒体发展壮大的紧迫现实问题。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坚持正确导向,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引领社会舆论?如何落实“三贴近”。坚持“三深入”,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如何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加强对社会热点的有效引导?等等,这些,都需要新闻媒体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改进创新。 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在杭州召开了全省新闻单位总编台长学习研讨会,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问题展开研讨交流。从本期起,本刊开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专栏,为新闻界同行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欢迎新闻从业人员、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0.
悉心培养年轻人 1954年11月,中央档案馆筹备处(当时称中共中央档案馆筹备处,对外称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第三处)配备了专职干部,选定了办公地点。11月6日起于毗邻颐和园的中直西苑机关大院开始接收各大区中央局的档案,同时集中了6个大区130多名档案工作干部,其中80%以上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第三(专职)副处长阎希文同志也只29岁。这时,身为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办秘书局局长兼中秘三处处长的曾三同志虽把主要精力放在城里,放在刚刚组建起的国家档案局,但定期和不定期到西苑进行指导,关心三处同志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组织大家参加中央机关政治理论学习。他聘请中国人民大学教员为同志们讲授档案专业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解决已婚、热恋同志两地分居问题,悉心培养年轻人。这些青年同志有许多后来成为档案战线或其他工作领域的领导、骨干、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