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算盘古今谈     
算盘是中国人民的发明创造。珠算是运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早的自撰墓志铭河南省开封市委省电台记者站阎永复古代人死后埋葬时,封土隆起的叫坟,平的叫墓。埋于墓前或墓中的石碑称墓碑。而墓碑上的志墓文,叫做墓志铭。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记述死者姓名和生平的为"志";用以对死者的赞扬和悼念的叫"铭"。墓...  相似文献   
3.
某报曾以“谁见过公鸡会下蛋”为题,报道某村民家养的一只公鸡“三个小时下了两只蛋”,一时成为社会新闻。后来据知情人透露,鸡窝里原来存有母鸡下的两只蛋,主人早起未收,而一只公鸡在炎夏的中午因天热钻进鸡窝避暑,又钻出来时被人看见,就以为是这只公鸡下的蛋。便出现了“公鸡下蛋”的科技“珍闻”。无独有偶。1984年4月7日至9日,从湖南到中央许多报刊报道丁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晴天里,“长沙上空落下一块五斤重冰团”的奇闻。引起全国读者浓厚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子认为知识的来源是“闻、说、亲”。他说“传授之,闻也”。“闻知”就是通过传授,包括父母的教诲,老师的讲授,民间的传闻,更主要的是通过书本而获得的知识。又说“方不瘴,说也”。墨子把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障碍,根据已知推出未知,叫做“说知”。这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把它做为判断,求知的  相似文献   
5.
某报有篇杂文,写得洋洋洒洒,在引述了顾亭林先生一段话之后发挥道:“平心而论,我以为顾亭的这位林先生所说的有点绝对化”。读了这句话,不禁令人瞠目咋舌,因为这篇杂文的作者把“顾亭”当作地名,“林”当作姓,而竟不知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别号亭林。那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的名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在他的名著《日知录》一书中提出来的。顾炎武字宁人,别号亭林,江苏省昆山县人。那位作者只知顾炎武的名字,而不知古人还有字和别号。古人那么多,记不得字和别号尚可谅解,无知偏又故作高深的借题发挥,就未免令人嗤笑。  相似文献   
6.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碰到这样一段对话: 甲说:“我说这件事是从报纸上看到的,你不相信吗?”乙说:“咳,报纸净瞎吹。除了天气预报,我都不相信。”丙说:“天气预报我也不信,前天明明下了场雨,可预报说阴天转多云,因为上班没带雨衣,还淋感冒了。我只相信报头上的年月日和星期。”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自己是新闻记者,听后心中很不平静。“只相信报头上的年月日和星期。”如此口出狂言!可以肯定地说:这几个年轻人太感情用事了。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太绝对化了。但从另一方面说,也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7.
尽管新闻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和新闻资料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已得到编辑、记者们的认同,但新闻资料利用率不高仍是目前许多新闻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我们编发这一组稿件,请一些同志就如何收集、整理和运用好新闻资料各抒己见,供广大采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凡古今中外著名学者,都有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是勤奋学习、长期积累的结果。资料之于写作,犹如源之于水。有人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文章就写成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怎样积累资料?许多名人学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借鉴。鲁迅的经验是“废寝忘食,锐意穷搜”。他的《古小说钩沉》和《唐宋传奇集》就是这样辑录成的。邓拓主张口袋里装个笔记本,随时把看到、听到和想到的有用东西记下来。他把这种方法比喻为“农民捡  相似文献   
9.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施耐庵在写打虎这一章时,并没有把武松写得“力拔山兮气盖世”,过景阳岗时雄赳赳,气昂昂,目中无虎,而是细致反映出了武松三次萌发怕虎的心理活动:(一)武松在“三碗不过岗”酒店豪饮之后,对山中有虎将信将疑,提着哨棒东摇西歪地上了山。猛一抬头看见山神庙上的防虎榜文,不觉犹豫起来,本想转回酒店,又怕酒家耻笑,思谋一会之后给自己打气说:俺堂堂七尺男子“怕什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硬着头皮继续过岗。(二) 等林中有窸窣响声,那“吊睛白额”真的跳出来,武松见了不禁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被那一惊,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诗人陈无已有个“吟榻”的怪癖。就是他吟诗作文,既不到生活中攫取素材,又不接触群众吸取创作营养,而是一味地“闭门觅句”,每当他写诗之前,就叫家人把鸡、鸭、猫、狗统统赶出院子,连自己的孩子也不准在家。然后关起门来,盖上被子,一个人躺在床上冥思苦想,搜肠刮肚,苦吟成篇。倘若确实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关起门来,精心构思,苦心谋篇,反复推敲,也未尝不可。但像陈无已那样不深入生活,而一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