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战国时期列国间烽烟不断,干戈不息。那个动荡的时代固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苦痛,但也激荡出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活跃的景象。兵学因各国统治集团的刚性需求,成绩尤斐。燕国作为"七雄"之一,因国力较弱,在实际战争中成功的范例不多,再加上僻处北隅,文化也不很发达,留下来的兵学著述不多,故世人对其兵学成就关注不够。但燕国能屹立于强国环伺之中,且一度有南陷强齐、北却东胡的壮举,显示其兵学有与他国相比独具特色——用间。本文拟通过对灭齐时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2.
西周时期周人所称的"四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地理名词。在西周时人的观念中,"四国"即四域,就是天下的四方域土,而非四个具体邦国,其内涵与当时另外的几个地理词汇"四方""四土""下国""下土""天下"并无不同。"四国"是周王在法理上的统治区域,其内部由众多错居杂处的西周封国与蛮夷戎狄族邦组成。虽然周王对"四国"内某些蛮夷戎狄族邦的统治力度有限,但仍将其视为周王朝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3.
"周邦"与"有周"是西周文献与金文习见的词汇,是具有双重意义的概念,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它既可以指由周王直接统治与四方庶邦并存的政治实体,又可作为周邦与庶邦所组成天下四方的代表。其含义反映出西周国家结构的特点:周邦既是一个对本土进行统治的政治地理单元,又是一个代表中央政权而凌驾众邦之上,将周邦与众邦组成联合体进行统治的早期统一国家。  相似文献   
4.
虢国是周代重要的诸侯国,也是东迁后日见式微的东周王室的股肱与屏藩。晋国出兵"假途灭虢"后,东周王室从此失去这一重要的辅佐力量后实力更加衰微,此前仍残存的会盟征伐之王权也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5.
研读先秦文献,不可避免会遇到年历问题。要准确掌握这些年历的时间坐标,就需要对先秦历法有一定了解。先秦历法中建正问题又是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战国初期赵襄子时赵国就开始与胡地部族接触并有限兼并,战国中期赵肃侯时开始再度向胡地拓展,至赵武灵王时一度将其全部兼并,但战国后期部分胡地部族脱离赵国,融入了匈奴。  相似文献   
7.
代地原本是代戎活动的区域,战国时期一直处于赵国的治下.赵国对代地先后采用了设立封君、设置郡县、归边将统领以及流亡后成立代王国等统治方式,各种统治方式下赵国都给予代地相当大的自主权.这种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使得代地为赵国成为军事强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